我區分類施策切實保障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截至7月底,全區城鄉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助水平分別達到416元和245元;為193.9萬名困難群眾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共計發放資金1.1639億元
今年以來,全區共實施臨時救助49.5萬人次,發放臨時救助資金1.9億元
近日,記者從自治區民政廳獲悉,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穩住經濟和保障民生的決策部署,我區民政部門分類施策,通過提升救助水平、紓解疫情影響、加強排查監測等措施,切實保障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截至7月底,我區共有城鄉低保對象259萬人,城鄉特困人員24.8萬人;動態監測低收入人口334萬人。從今年7月1日起,全區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中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的重點保障對象平均補助水平每人每月提高15元,其他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平均補助水平每人每月提高5元。對于發展產業和實現就業后收入超過低保標準的低保對象,給予6個月漸退期。截至7月底,全區城鄉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助水平分別達到416元和245元。增發一次性生活補貼,為城鄉低保對象、城鄉特困人員、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含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按每人不低于6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截至7月底,自治區為193.9萬名困難群眾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共計發放資金1.1639億元,兜住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底線。
為紓解疫情影響,對無法外出務工、經營、就業,導致收入下降、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的脫貧不穩定人口、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等城鄉居民,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低?;蚣皶r給予臨時救助。加大未參保失業人員和生活困難未就業大學生等困難群眾臨時救助力度,符合條件的按規定及時納入低保范圍或發放一次性臨時救助金。中高風險區域鄉鎮(街道)臨時救助審批額度適當提高,最高不超過當地城市低保年標準1倍。今年以來,全區共實施臨時救助49.5萬人次,發放臨時救助資金1.9億元,其中因疫情實施臨時救助42.8萬人次,發放臨時救助資金1.1億元。6—7月支出2341萬元實施臨時救助2.3萬人次,其中救助未參保失業人員1540人次,未就業大學生690人次。
各地民政部門還通過多種方式,全面了解轄區內困難群眾生活狀況,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人口納入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救助范圍,運用“互聯網+社會救助”,取消不必要的紙質證明材料,推廣應用社會救助網上自助申請平臺,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實行無紙化審批。為確保困難群眾救助“兜得牢”,6月以來,自治區民政廳已組織7個督導組深入市縣,督促各地進一步規范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的監督和管理。(來源:廣西日報 記者:廖志榮 通訊員:安忠芳 實習生:郭亞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