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黨委辦公廳 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印發《關于推動廣西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各市、縣(市、區)黨委和人民政府,自治區黨委各部委,自治區各委辦廳局,各人民團體,各高等學校:
《關于推動廣西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已經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辦公廳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1月16日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精神,推動全區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結合廣西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4·27”重要講話精神和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緊緊圍繞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1+1+4+3+N”目標任務體系,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生態優先、節約優先、保護優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保護與發展相統一,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統籌城鎮和鄉村建設,統籌發展和安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大力推進城鄉綠色低碳發展,促進城鄉資源能源節約集約利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二)總體目標。到2025年,全區城鄉建設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基本建立,城鄉建設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取得積極進展,建筑節能水平進一步提高,碳減排工作扎實推進,“城市病”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城鄉生態環境質量整體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城鄉發展質量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明顯提升,綜合治理能力顯著提高,綠色生活方式普遍推廣。到2035年,全區城鄉建設全面實現綠色發展,建筑節能水平大幅提高,城鄉生態環境、人居環境大幅改善,城鄉建設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代化。
二、推進城鄉建設一體化發展
?。ㄒ唬┐龠M區域和城市群綠色發展
1.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建設。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建立健全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建立完善“三線一單”管控體系,結合區域生態網絡,構建連通城市和城郊的綠道系統,完善藍綠開敞空間系統。統籌大中小城市住房建設,優化居住用地結構和布局,與人口構成、產業結構相適應。
2.推進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構筑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通道,加快建設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快速通道,突出南寧區域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構建多層次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建成功能完善、銜接緊密、保障有力的城市群綜合立體交通等現代化設施網絡體系。
?。ǘ┙ㄔO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城市
3.合理確定城市開發建設密度和強度。以國土空間規劃為依據,以自然資源承載能力和生態環境容量為基礎,合理確定城市人口、用水、用地規模。建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動態監測評估和實施監管機制,提高中心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建設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區新城,推動多中心、組團式發展。落實規劃環評要求和防噪聲距離,加強城市噪聲敏感建筑物等重點領域噪聲管控。建立城市節水建設工作機制,提高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
4.實施城市生態修復工程和功能完善工程。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城市排水防澇設施,系統化推進城市內澇綜合治理,滿足海綿城市和韌性城市要求,全面提升城市內澇治理能力和水平。保護城市山體自然風貌,修復江河、湖泊、濕地,加強城市公園和綠地建設,推進立體綠化,構建連續完整的生態基礎設施體系。加強嬰幼兒照護機構、幼兒園、中小學校、醫療衛生機構、養老服務機構、兒童福利機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社區足球場地、社區全民健身中心等設施建設。建設體育公園,完善文化和旅游消費場所設施,推動發展城市新業態、新功能。
5.建設綠色低碳城市。推動森林城市、“無廢城市”、公園城市、園林城市建設。持續推進城市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置。深入開展綠色社區創建行動,發動社區居民積極參與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建設低碳健康社區。
6.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加強縣城綠色低碳建設,開展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環境衛生設施提級擴能、市政公用設施提檔升級、產業培育設施提質增效行動。因地制宜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促進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住房困難問題。
(三)打造綠色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7.加快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建立鄉村建設評價機制,推進“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探索縣域鄉村發展路徑。提高農房設計和建造水平,探索裝配式建造、可再生能源、綠色建材等在農房中的應用,完善水、電、氣、廁配套附屬設施,加強既有農房節能改造。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保護塑造鄉村風貌,延續鄉村歷史文脈,打造彰顯桂風壯韻的特色村莊,不破壞地形地貌、不拆傳統民居、不砍老樹、不蓋高樓。建立傳統村落歷史文化遺產調查評估和保護監管機制。實施“綠美鄉村”建設工程。
8.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依托國土空間規劃,統籌布局縣城、中心鎮、行政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促進城鄉設施聯動發展。啟動實施“三農”領域補短板十大工程。以水土流失、巖溶石漠化等區域為重點,實施農村水系綜合整治,推進生態清潔流域建設,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強農村防災減災能力建設。
9.立足資源優勢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支持以“公司+農戶”等模式對接市場,培育鄉村文化、旅游、休閑、民宿、健康養老、傳統手工藝等新業態,促進產鎮融合、產村融合,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三、轉變城鄉建設發展方式
?。ㄒ唬┙ㄔO高品質綠色建筑
10.推動綠色建筑發展。實施建筑領域碳達峰、碳中和行動。規范綠色建筑設計、施工、運行、管理,推動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綠色建筑,鼓勵建設綠色農房。實施綠色建筑統一標識制度。結合城市更新行動、農村危房改造、抗震加固等同步實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綠色化改造。建立綠色住宅使用者監督機制。開展綠色建筑、節約型機關、綠色學校、綠色醫院創建行動。加強財政、金融、規劃、建設等政策支持,擴大綠色貸款、綠色保險、綠色債券等規模,推動綠色建筑高質量、規?;l展。
11.推動區域建筑能效提升。推動實施更高要求的建筑節能標準,推廣超低能耗建筑。建立城市建筑用水、用電、用氣、用熱等數據共享機制,提升建筑能耗監測能力。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管理服務模式,降低建筑運行能耗、水耗。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應用,通過提升新建廠房、公共建筑屋頂光伏比例和實施光伏建筑一體化開發等方式,推動清潔能源與綠色建筑融合創新發展。
(二)提高城鄉基礎設施體系化水平
12.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建立健全基礎設施建檔制度,普查現有基礎設施,統籌地下空間綜合利用。推進新型城鎮化示范項目建設、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地下管網建設。加快實施普通國省道公路提級改造工程、鄉村道路“三項工程”建設。加強公交優先、綠色出行的城市街區建設,合理布局和建設城市公交專用道、公交場站,加快國省干道及交通樞紐充電設施建設,基本實現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基礎設施全覆蓋。加快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智慧停車及無障礙基礎設施,強化城市軌道交通與其他交通方式相銜接。加快市縣聲環境功能區劃調整,繼續推進城市聲環境功能區噪聲監測。
13.加強重點場所消防安全管理。開展高層建筑、地下建筑、大型商業綜合體等重點場所消防安全排查整治,加強經營性居民自建房、電動車停放充電場所、消防車通道管理,打通消防“生命通道”,推進城鄉應急避難場所建設。
14.持續推動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完善非常規水源利用系統。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建立污水處理系統運營管理長效機制。因地制宜加快連接港區管網建設,做好船舶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嚴格管理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和處置,嚴厲查處船舶污染物非法排放行為。
15.統籌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和能源體系建設。加快農村電網改造,全面鞏固提升農村電力保障水平。加快天然氣管網建設改造,特別是城中村、自供區等薄弱環節的改造。推進建設清潔、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三)加強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
16.建立完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健全管理監督機制,完善保護標準和政策法規,嚴格落實責任,依法問責處罰。開展歷史文化資源普查,重點做好歷史文化街區掛牌工作,歷史建筑以及壁畫、石窟寺(含摩崖造像)、石刻等文物測繪、建檔、掛牌工作,不斷豐富和完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名錄。加快推進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街區保護規劃編制和項目建設,加強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文物保護管理,加強古樹名木保護。不拆除歷史建筑,不拆真遺存,不建假古董。完善項目審批和社會參與等制度機制,統籌相關專項資金支持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利用,推動歷史建筑綠色化更新改造、合理利用。建立保護項目維護修繕機制,保護和培養傳統工匠隊伍,傳承傳統建筑綠色營造方式。
(四)實現工程建設全過程綠色建造
17.推動傳統建筑業轉型升級。加快制定支持裝配式建筑發展的相關政策,完善相關技術標準,開展綠色建造示范工程創建行動,推廣綠色建造。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加快推進預制樓梯板、預制樓板和預制內外墻板應用。嚴格施工揚塵、噪聲管控。深化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推廣應用。加快推行工程總承包,推廣全過程工程咨詢,推進民用建筑工程建筑師負責制。加快推進工程造價改革。改革建筑勞動用工制度,建立全區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實名制管理、考勤及工資發放全流程監管機制,大力發展專業作業企業,培育新時代建筑產業工人隊伍。
18.推動綠色建材應用。加快推進綠色建材產品認證,開展綠色建材應用示范工程建設。推動建材行業加快淘汰落后工藝、技術和裝備,推動建材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加強建筑材料循環利用,促進建筑垃圾減量化。建立建材應用數據庫,制定綠色建材推廣應用政策措施,推動政府投資工程和大型公共建筑率先采用綠色建材。
(五)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
19.推廣節能低碳節水用品。推動太陽能、再生水等應用,鼓勵使用環保再生產品和綠色設計產品,減少一次性消費品和包裝用材消耗。倡導綠色裝修,鼓勵選用節能低碳節水家電。
20.建立健全垃圾分類長效工作機制。推動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轉運、分類處理系統。推進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建設,提升環境監管、利用處置、風險防范能力。加強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嚴格規范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轉運和處置管理。
21.深入開展綠色出行創建行動??茖W制定城市慢行系統規劃,因地制宜建設自行車專用道和綠道,開展人行道凈化行動;制定相關建設和服務標準,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改造提升城市步行街。鼓勵公眾選擇公共交通、自行車和步行等出行方式。推動城市公交車、出租車加快更新為新能源車輛。
四、創新工作方法
?。ㄒ唬┙y籌城鄉規劃建設管理
22.建立健全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制度。以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為目標,在國土空間規劃的指導和約束下,編制相關規劃,建立完善城鄉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統籌機制,系統推進重大工程項目,動態管控建設進程,確?!耙粡埶{圖”實施不走樣、不變形。
23.創新城鄉建設管控和引導機制。完善城市形態,提升建筑品質,塑造時代特色風貌。注重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管控,積極開展總體城市設計和城市中心區、新區、主要軸線、歷史地段、重要交通樞紐節點、濱水區、重要景觀資源等重點地區城市設計。嚴格控制新建超高層建筑,嚴格控制高層高密度住宅。強化縣城建設密度、開發強度、建筑高度管理。
(二)建立城市體檢評估制度
24.建立健全“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城市體檢評估制度。嚴格執行城市體檢評估標準,將綠色發展納入評估指標體系。城市政府作為城市體檢評估工作主體,要定期開展城市體檢評估,制定年度建設和整治行動計劃,依法依規向社會公開體檢評估結果。建立具有城市體檢評估數據協同、數據管理、分析診斷、監測預警、跟蹤反饋、整治情況前后對比和綜合評價等功能的城市體檢評估信息平臺。
?。ㄈ┘哟罂萍紕撔铝Χ?/font>
25.完善以市場為導向的城鄉建設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加大科技研發支持力度,組織開展對共性關鍵技術的科技攻關。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和集成創新力度。建立科技項目成果庫和公開制度,鼓勵科研院所、企業等主體融通創新、利益共享,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探索中國—東盟國家工程建設標準互認機制,完善相關標準。
(四)推動城市智慧化建設
26.推動制定完善智慧城市建設標準和政策法規。加快推進信息技術與城市建設技術、業務、數據融合。依托面向東盟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推動廣西與東盟國家開展智慧城市建設合作。建成一批廣西智慧城市示范項目、與東盟合作推廣項目。
27.開展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建設。建設基礎性、關鍵性的自治區級和市級CIM基礎平臺,構建城市三維空間數據底板,推進CIM基礎平臺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其他行業領域的廣泛應用。推進工程建設項目智能化管理,加強與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等平臺對接。搭建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加強對市政基礎設施、城市環境、城市交通、城市防災的智慧化管理。搭建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加強社區智慧化建設管理,為群眾提供便捷服務。
28.完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統一審批事項辦理流程規則和辦事指南,建立并公布不同類型項目的審批事項清單和告知承諾制審批事項清單,完善工程建設項目中介服務網上交易平臺功能。加快推進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系統與發展改革部門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及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林業等相關部門既有審批系統互聯互通。加快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申請受理、審查決定、證件制作等全流程全環節在線辦理,逐步實現智能化全程網上辦理。
(五)推動美好環境共建共治共享
29.推動形成建設美好人居環境的合力。建立黨組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履責、各類組織積極協同、群眾廣泛參與的基層治理體系,探索適宜城鄉社區治理的項目招投標、獎勵等機制。充分發揮城鄉社區居民委員會主體作用,發動組織群眾參與城鄉社區治理,共建美好家園。提升村(居)民精神風貌,將美麗鄉村建設、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等納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內容,不斷提高城鄉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
五、加強組織實施
?。ㄒ唬┩晟乒ぷ鳈C制。建立自治區負總責、市縣具體負責的工作機制,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縣作為工作責任主體,要根據本實施意見制定本地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具體措施,抓好落實。加強部門統籌協調,各相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完善支持政策,推動落實重點任務。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完善綠色金融體系,支持城鄉建設綠色發展重大項目和重點任務。
(二)健全支撐體系。制定修訂城鄉建設和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等地方性法規制度,為城鄉建設綠色發展提供法治保障。深化城市管理和執法體制改革,加強隊伍建設,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高城市管理和執法能力水平。
(三)加強培訓宣傳。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要會同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農業農村廳等相關部門,結合各自領域重點工作開展專題培訓,不斷提高全區各地黨政主要負責人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在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開設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專題培訓班或有關課程。加強國際交流合作。通過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普及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知識,營造良好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