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兼修吹響文明號角 城市發展鋪就幸福底色
——江南區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進創城工作開展
文明城市建設不僅放大城市發展的成色,擦亮百姓生活的幸福底色,更是一座城市實現不斷進階的“可持續”原動力。今年以來,江南區以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為載體,圍繞市民普遍關心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從老百姓“家門口”做起,從市民最關心的事做起,真正實現創城惠民創城利民。
黨建引領文明實踐
走進江南區沙井街道南鄉村,映入眼簾的是干凈整潔的街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彩繪墻、有序擺放的分類垃圾桶、整齊停放的車輛……在繞村而過的鳳凰湖畔,便民休閑椅、涼亭和多樣的運動器械等,使這里成為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都市鄉村美景的背后,是南鄉村以黨建引領文明實踐,使城市治理實現常態化的探索。今年以來,南鄉村以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為抓手,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陣地,聯合轄區企業、后盾共建單位、在職黨員、包村干部常態化開展理論宣講、文明勸導、移風易俗、環境治理、隱患排查等十大類志愿服務活動。通過“村民點單、黨總支派單、黨員接單”相結合的方式,讓黨員真正“身”入基層,走進社區、走近群眾,了解民情、幫解民憂。
目前,該村對“村民點單”的多個項目進行了提升:對南鄉一街二街及各村組背街小巷全長約5公里的路面進行維修改造、鋪設瀝青、配套路燈照明;對露天排水溝進行統一疏通密閉達900平方米;對沿街背街小巷進行統一粉刷亮化提升達3萬平方米;在部分墻體手工繪畫大型公益廣告?!半S著創城工作的推進,南鄉村群眾的滿意度、獲得感、安全感有了較大提升?!鄙尘值傈h委組織委員姚金良表示,下一步將總結南鄉村的經驗,推廣到轄區其他村、社區,推動創建工作邁上新臺階。
“內外”兼修文明入心
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人人參與,文明成果人人共享。自治區文明村江南區福建園街道淡村有了更多新變化。
“面子”上,淡村結合“一村一品”特色,全力提升村容村貌,方便群眾生活,提升環境質量,不斷提高轄區群眾的滿意度、獲得感和幸福感。往日坑洼狹窄的路面和停車場變得寬敞而平整,道路旁的污水明渠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整齊暢通的地下排水管道。每家每戶門口都有了單獨的排水管道,曾經困擾村民多年的污水橫流問題一去不復返。
“里子”里,淡村注重“內外”兼修,營造宜居環境,進一步增強群眾創城創衛意識。為突顯淡村特色,在宣傳氛圍和整體風貌特色上,淡村以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與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主題融合方式打造,充分總結基層民主及村域治理的經驗,總結出“淡村村民文明倡導”十條。在宣傳氛圍營造方面,充分利用LED屏幕、廣播、張貼公益海報及發放宣傳冊等方式加強宣傳效果,營造創城濃厚氛圍,并設置“門前三包”公示牌2950多塊,設置大幅公益廣告噴繪65米。在示范點,公益宣傳海報內容還與村落文化氣息相融合,設置各類創城宣傳及古代法治典故宣傳欄22塊、便民信息欄20塊,以接地氣、貼近村民生活方式宣傳,使文明入腦入心。
淡村黨總支副書記劉乃瑞說:“我們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把創城工作與群眾的實際需求相結合,從群眾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著手解決,真正將創城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激發群眾的創城內生動力?!?/p>
探索長效管理機制
南鄉村和淡村是今年江南區按照城中村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和農貿市場規范化管理要求,重點打造的示范樣板點,兩村發生的積極變化背后,是江南區抓好創城常規動作和關鍵環節突破,為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做出的努力。
今年以來,江南區圍繞“全面整改、重點提升”原則,以深化創城“十大提升行動”為載體和重要抓手,開展城中村、背街小巷、農貿市場、老舊小區、早市、夜市及“五個周邊”專項排查整治行動。截至目前,已對轄區22個農貿市場、16個城中村(含城鄉接合部)和187個無物業小區(老舊小區)開展了全方位、立體式、無死角的排查整治,早、夜市聯合執法整治效果顯著,飛線充電、車輛違停等問題也在持續整治中。
江南區還緊盯問題整改,對132個重點點位開展“清單式”排查,以問題為導向立行立改。江南區政府主要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江南區將堅持全面治理和重點治理相結合、專項整治和長效管理相結合的模式,為南寧市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提供江南力量。(來源:南寧日報 記者:阮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