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照進現實 共享偉大榮光
——寫在廣西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時
2021年7月1日,歷史,又立起一座豐碑。
這一天,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p>
千年夢想,今朝實現。中國共產黨人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里程碑樹立在復興之路上,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份偉大榮光鐫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中,輝映在華夏大地的每一寸土地上。
南疆八桂,山河同輝。經歷不懈跋涉與求索,穿越無數艱辛與坎坷,壯鄉兒女與全國人民一起同步邁進小康社會,共享偉大榮光。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赝麖V西發展的歷程,從貧窮落后到繁榮振興,從偏遠閉塞到開放前沿,從溫飽不足到全面小康……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區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砥礪前行,一茬接著一茬干,一棒接著一棒跑,銖積寸累,日就月將,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夢想一步步照進現實。
趕超跨越,夯實夢想之基
崇左市天等縣馱堪鄉道念村立屯,一條長460米的隧道,見證了這個山村的前世今生,也見證了當地百姓的小康夢想。
這條在三代村支書帶領下用24年時間打通的隧道,為這個被重重大山隔絕的村莊打開了連接世界的大門。這條隧道,讓村民翻越了貧困的大山,讓產業落地生根,讓百姓奔上小康致富路。
“自力更生,敢想敢干;堅持不懈,久久為功”——立屯人的不懈努力折射出廣西奮勇向前追夢小康的奮斗歷程。
集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大石山區和特困地區于一身的廣西,過去,“群山莽莽壓大地,十戶人家八戶貧”。擺脫貧困、走向小康,承載著千千萬萬困難群眾的追求與夢想,也銘刻著共產黨人始終不變的初心。
風云激蕩,櫛風沐雨。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這片南疆的熱土上,一代代共產黨人篳路藍縷,接續奮斗,帶領全區各族人民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各項事業蒸蒸日上,八桂大地實現滄桑巨變、人民生活日新月異,百年夢想且行且近。
2012年的秋天,黨的十八大提出“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作出了“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宣示。
新的航程、新的方向,提振了廣西各族群眾內心深處與全國同步邁進小康社會的信心。這一年的12月,自治區黨委十屆三次全會召開,明確提出廣西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這是對歷史、對人民擲地有聲的莊嚴承諾,更是共同富裕的征途中揚帆再出發的嘹亮號角。
愈近頂峰處,攀登愈艱辛。彼時的廣西,從縱向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從橫向看,廣西仍是后發展、欠發達地區的最大區情沒有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一直是橫亙在廣西發展道路上的最大短板。
如何實現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如何讓壯鄉人民的美好夙愿和熱切期待變為現實?
廣西的發展,壯鄉兒女的小康夢想,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于心。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賦予廣西“三大定位”新使命,提出“五個扎實”新要求,寄予了“建設壯美廣西 共圓復興夢想”的殷切期望。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時隔4年再次來到廣西,要求廣西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新作為,在推動綠色發展上邁出新步伐,在鞏固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上彰顯新擔當,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
一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猶如燈塔,指引著前行的方向,轉化為奮力譜寫建黨百年廣西發展新篇章的具體行動,匯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磅礴力量。
心中有信仰,前行有方向,腳下有力量。8年多來,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我區牢牢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既加快發展速度,做大經濟總量,更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努力保持一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速度,走出一條“趕和轉”“好與快”“穩與進”的發展之路。
2019年3月18日,在沖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在全區省級領導和廳級主要負責同志專題研討班上,號召全區上下“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擴大開放、擔當實干”,奮力開啟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新征程?!笆址结槨边M一步明確了廣西改革發展的方向、目標和路徑,在八桂大地奏響奮發進取的時代強音。
時間是偉大的書寫者,歷史是忠實的見證人。
在趕超跨越的征程中,曾經的發展末梢成為區域樞紐——
三江侗族自治縣程陽八寨景區巖寨屯,鳴笙起舞,每逢周末,乘動車而來的游客蜂擁而至,賞鼓樓、觀侗族大歌、品百家宴。
這個坐落在大山深處的村莊因為一條鐵路改變了命運——2014年貴廣高鐵全線通車后,三江侗族自治縣融入了粵桂湘黔3小時旅游經濟圈,成為全國首個開行始發動車的少數民族自治縣。
“現在百家宴幾乎天天開,以前出去打工的婦女都回來了,人均一年有兩萬多元收入,日子越過越紅火?!睅r寨屯百家宴負責人吳愛仙說。
“十三五”期間,我區累計完成綜合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超過6000億元,基本實現“高鐵市市通、高速縣縣通、民航片片通、內河條條通”,江海聯動、海鐵聯運、水陸并進、空港銜接“四位一體”的現代立體交通格局初步形成。
在趕超跨越的征程中,曾經的西南邊陲成為開放前沿——
全國最大的陸路水果進出口口岸憑祥,滿載越南荔枝、火龍果、芒果等水果的貨車,從越南新清—中國浦寨貨運專用通道入境,經海關查驗后,快速分撥裝車,等待發往全國各大市場。
位于中國“南大門”的浦寨貿易點,多年前,這里還是一個不通電、不通自來水、只有38戶人家的小村子。如今,浦寨已經成為中國對東盟重要的水果交易市場,2020年浦寨互市進出口和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貨物貨值分別達41.72億元和11.87億美元。
依托“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的獨特區位優勢,廣西推進“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加大西部陸海新通道、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開放平臺的建設力度,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昔日的西南邊陲已華麗轉身為中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
在趕超跨越的征程中,速度領先向質量效益領先蛻變——
工業重鎮柳州,一輛輛穿梭往來的新能源汽車,成為這座城市流動的符號。
從曾經的以微車為主到商用車、乘用車并駕齊驅,再到如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開拓新藍海,高速轉動的車輪和不斷書寫的“神話”,見證了這座城市的茁壯成長和轉型跨越。依托3家整車企業、4家專用車企業,柳州市已集聚1000多家骨干零部件企業,形成千億元汽車產業集群。
與發達省市相比,廣西在產業上的差距主要體現為產業基礎的差距、產業鏈的差距、產業集群的差距。近年來,廣西以“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的思路,“培育產業樹,打造產業林”,變資源要素依賴為創新驅動發展,逐步開創工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邁出新步伐。
春華秋實,不負耕耘?!笆濉睍r期,廣西在攻堅克難中取得歷史性成就,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1%,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一代又一代人的追夢,迎來了圓夢的時刻。
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鯉魚伴水水更清,星星伴月月更明,我們過上好生活,永遠不忘黨恩情……”曾經被“草帽能蓋地”“石縫里種糧”“望天吃水”困擾的毛南族群眾,如今用《十頌黨恩》這首民歌表達擺脫貧困的喜悅和對黨的感激之情。
毛南族群眾的心聲,也是廣西630多萬脫貧群眾的共同心聲。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功實現,核心在“全面”。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15年3月,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西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奔小康,是廣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啃下的硬骨頭,“要把扶貧攻堅抓緊抓準抓到位,堅持精準扶貧,倒排工期,算好明細賬,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p>
一諾千金,彰顯對歷史負責的勇氣擔當;殷殷囑托,為八桂兒女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一個也不能少”的誓言,刻印在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中——
2015年10月,自治區黨委、政府召開全區精準扶貧攻堅動員大會,吹響“攻堅五年,圓夢小康”的沖鋒號。
“史上最嚴”的精準識別在全區拉開,廣西在全國率先開展動態調整工作,一支1.7萬人的五級扶貧信息員隊伍活躍在田間地頭,對建檔立卡數據質量核實核準、信息常態化更新。
找準“病根”,開對“藥方”拔“窮根”,廣西鎖定63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靶向深度極度貧困,按照“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確??沙掷m”的要求,攻堅突破。
編制廣西“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和整村推進、特色產業發展、片區扶貧攻堅、革命老區精準扶貧、金融扶貧等扶貧專項規劃,結合自治區政府出臺的20個精準扶貧實施方案,構建起精準幫扶到村到戶的“1+20”扶貧政策體系。
緊緊圍繞解決涉及民生的“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等突出問題,廣西打響了“四大戰役”,同時繼續打好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村集體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粵桂扶貧協作“五場硬仗”,進一步夯實群眾脫貧致富的基礎。
“一個也不能少”的誓言,印證在共產黨人的使命與擔當中——
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中國共產黨始終是團結帶領人民攻堅克難、開拓前進最可靠的領導力量。
省級領導每人聯系一個貧困縣、一個貧困村,一定6年,直至脫貧。自治區黨政主要領導走進貧困地區的山山水水,尋貧根、問貧計、出實招,澎湃著黨心民心的同頻脈動;
26家中央單位定點幫扶5379個貧困村,9112家區內單位定點幫扶5379個貧困村;2016年以來,全區累計選派駐縣工作隊隊長222名、駐鄉鎮分隊長2310名、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10379名、駐村工作隊員60881名,凝聚起“勠力同心、決戰決勝”的強大力量。
一批批共產黨員奮斗在脫貧攻堅一線,把心血和汗水灑遍千山萬水、千家萬戶,寫下了蕩氣回腸的英雄贊歌。被習近平總書記贊揚為“回鄉奉獻、譜寫新時代青春之歌”的黃文秀、連續加班疲勞過度不幸倒下的原廣西外資扶貧項目管理中心監測統計處處長藍標河、走訪貧困戶返回村部途中車輛翻下路坎而殉職的都安瑤族自治縣地平村駐村第一書記黃景教……他們在脫貧攻堅的征程中寫下了歷史的印記、奮斗的足跡,也樹立起新時代優秀共產黨人的精神豐碑。
“一個也不能少”的誓言,書寫在千萬群眾的生活巨變里——
在都安澄江鎮萬茂村大郎屯,村民黃榮新清楚記得,以前她家的吃喝拉撒用水,全指望“鐵線水”——一根鐵線從數百米山腰凌空拉下來,帶著銹跡的山泉一滴滴落到庭院大水缸里。
如今,那條銹跡斑斑的引水鐵線,已成歷史。一個個水柜維系著一個個村屯的生命。村民們做飯、洗衣,水龍頭一擰,自來水“嘩嘩”流出,如同幸福的源泉。
賀州市八步區天堂村,曾經是與世隔絕的“天堂”,沒有硬化路、沒有電、沒有網絡信號,村民們出村,需要翻過大山走3個小時的路程,當地貧困發生率高達70%。
5年來,天堂村通了路、通了電、通了信號,迎來了“新生”。當地種植能手趙正英如今還是網絡銷售的達人,“我們的靈芝、木耳及蜂蜜在網絡上有很多人預訂,再不用為產品走不出大山而發愁?!?/p>
在大石山區,71萬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從“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到跳出深山天地寬,在新家園開啟了美好新生活。
在脫貧攻堅的戰役中,我區貧困地區公共服務設施全面完善,貧困人口“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全部解決;脫貧地區所有行政村通動力電,實現村村通光纖網絡、覆蓋4G網絡。
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讓困難群眾走出大山,打開了致富之門。
“自從山上的珍珠李有了收成,我家的好日子就開始了?!碧於肟h坡結鄉納構村盤茶屯韓華俊告訴記者,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通過貼息貸款和自己籌資,在離家100米的林馬坡自留地開荒種植珍珠李,同時發展林下養雞,2020年,僅種養收入就高達25萬元。
通過大力發展縣級“5+2”、貧困村“3+1”特色產業,全區產業覆蓋率97.03%,累計426萬貧困人口通過產業實現增收脫貧。
一系列精準扶貧“組合拳”立竿見影,脫貧攻堅連戰連捷。2020年11月20日,廣西的貧困縣、貧困村“清零”,63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歷史性地解決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為廣西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實現共同富裕打下了堅實基礎。
歲月無聲,誓言永恒。
今年4月25日至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視察時說:“廣西這些年發展進步很大,脫貧攻堅任務順利完成。我說過,脫貧路上一個也不能少。中國人說話、中國共產黨說話、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說話是算數的!”
征途漫漫,而今邁步從頭越。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接續發揚脫貧攻堅精神,廣西已全面開啟鄉村振興的新征程——從今年起至2023年,實施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能力提升三大專項行動,聚焦鄉村“形、實、魂”全面提升,以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著力推動鄉村產業發展,改善鄉村發展基礎條件,計劃項目建設超過1.1萬個,完成投資約7480億元。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八桂新鄉村圖景,必將更加光彩奪目。
人民至上,提高小康溫度
全面小康,是全面進步的小康,也是全民共建的小康,更是全民共享的小康。其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均指向一個方向: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
與人民心心相印、命運與共的中國共產黨,自然最懂得人民的所思所盼。百年滄海桑田,今朝換了人間,在成功書寫造福人民的歷史新篇章中,回首來時路,我們黨“扎根人民”的底色經久不衰、“一心為民”的情懷歷久彌新、“人民至上”的初心始終不渝。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偉大實踐中,廣西始終牢記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團結帶領八桂兒女以昂揚的斗志、飽滿的熱情、旺盛的干勁,奮力開創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眼下,在廣西這片紅色土地上,一派欣欣向榮的新氣象,由一個個家庭夢想成真、笑顏綻放的鮮活故事組成;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前所未有地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就業,經濟社會發展最基本的支撐。數十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八桂兒女逐步探索出經濟發展與促進就業良性互動的有效路徑:
從統分統配到雙向選擇,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從單一化到多元化、從“被選擇”到“去選擇”;從“離土不離鄉”的就近轉移,到“離土又離鄉”的異地轉移,廣大農村勞動力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從昔日“孔雀東南飛”,到今朝“群鳳競還巢”,從“打工經濟”到“創業經濟”的跨越正一步步實現……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加快落實,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從“好就業”到“就好業”,民生之本持續筑牢,勞動者人生出彩的機會越來越多,老百姓的腰桿挺了起來、“錢袋子”鼓了起來。
如果說就業是老百姓生存發展的現實“飯碗”,那么社會保障就是解除老百姓后顧之憂的長遠保證。
面對民生之依的社保,廣西社會保障體系始終聚焦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利益問題,推動社會保障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覆蓋群體“從小到大、從城鎮到農村、從企業到單位”,保障水平“從低到高”,服務能力“從弱到強”,實現由城鎮職工的“單位保障”向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根本性轉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社保難題。目前,我區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社保的公平性、適應流動性、可持續性顯著提升,越來越多老百姓感受著民生保障的溫度、體會到保障制度的便利。
病有醫治、治有成效,這是時代的呼喚,也是百姓的期盼。在滾滾洪流中,全區衛生健康事業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最初的看病三大件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表,到如今的B超、CT、核磁共振;從最初的“赤腳醫生”、衛生員、“馬馱醫院”,到如今的全科醫生、專家坐診、“互聯網+醫療”……醫療設備的改善、技術的提升,讓壯鄉人民共享改革紅利。
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1949年的47歲上升到2020年的77.52歲,孕產婦死亡率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863.93/10萬下降到2020年的8.37/10萬,嬰兒死亡率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247‰下降到2020年的2.51‰……上述3個國際通行的居民健康衡量指標優于全國平均水平,位居西部省區市前列。
曾經,貧病緊密相連,拖垮了許多家庭。今天,醫療保障制度讓百姓病有所醫,看病能報銷、大病有補償。如今,我區已初步構筑起縣鄉一體化的基層醫療衛生體系,歷史性地消除了全區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空白點”,編織了前所未有的醫療保障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八桂大地,從積貧積弱到充滿活力,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從“一支粉筆”到“多媒體教學”,從全面普及到優質公平、高質量發展,教育事業同樣創造了無數奇跡,改變了無數壯鄉兒女的命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區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加快形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不斷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各學段教育質量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不斷增強。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習近平總書記眼中美麗中國的模樣,正是中國人民心中全面小康的厚重底色。
山清水秀生態美,是廣西的“金字招牌”。而在這背后,賦予廣西的不僅是名揚四海的優勢,更是一種始終如一的責任擔當與實踐考驗。
關于這一點,“網紅”景點——南寧那考河舊貌換新顏的巨變可以作證;工業城市——柳州“百里柳江,百里畫廊”的深入人心可以作證;桂林山水之魂——漓江煥發新魅力引發無數游客的驚嘆可以作證;中華白海豚回歸暢游北部灣的美好可以作證;無數個貧困山村因好風景換來好前景的嬗變可以作證……
只有守護好身邊的綠水青山,才有口袋里的金山銀山——這早已成為八桂兒女的思想共識和自覺行動。廣西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的殷切囑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守護良好生態環境這個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征程再啟,未來可期。站在新起點上,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加油、努力,再長征?。▉碓矗簭V西日報 記者:駱萬麗 羅 琦 韋繼川 康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