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革命火種“列寧巖”
——訪右江革命的搖籃廣西農民運動講習所
1月31日,記者驅車來到位于東蘭縣武篆鎮巴學村的列寧巖,剛一下車,不遠處一個大巖洞的洞口上一排殷紅大字——“廣西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一下子就吸引了眼球?!澳潜闶橇袑帋r?!苯庹f員覃麗紅說。
通往巖洞步道的兩旁是平坦寬闊的玉米地?!斑@兩邊是當年軍事訓練場地,韋拔群創辦講習所不僅傳播馬列主義理論,也傳授軍事知識,開展軍事訓練?!?覃麗紅說。隨著講解員的講解,記者“走進”當年的崢嶸歲月。列寧巖洞內,兩組12排竹制桌椅按當年講習所原樣的整齊擺放著,正前方是昔日的講臺和教員的宿舍,教員宿舍門口掛著“快樂事業 莫如革命”。1925年,“拔哥”就在這里點燃了革命火種——創辦廣西第一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向來自東蘭、鳳山、百色、凌云、奉議(田陽)、恩?。ㄌ飽|)等縣276名學員傳播馬列主義,培養農民運動骨干。
隨后,韋拔群又在武篆育才小學開辦第二屆、第三屆廣西農民運動講習所,三期講習所先后培養了600多名農民運動骨干,他們一批批返回原籍,在當地發動農民運動,掀起滾滾革命春潮——右江農民運動始于東蘭,繼而發展到右江、紅水河沿岸10多個縣,面積3萬多平方公里,人口100多萬,為百色起義和右江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始于列寧巖的星星之火,燎原于右江流域,產生了影響深遠的歷史作用,也成就了列寧巖右江革命搖籃的歷史地位。
1995年,列寧巖被定為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創辦農民運動講習所的韋拔群在革命過程中鑄就的“拔群精神”哺育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干部群眾,續寫列寧巖的“謀大眾幸?!钡墓适?。
在脫貧攻堅戰中,河池市4338名工作隊員下沉駐村,4.58萬名干部與17.6萬戶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與貧困戶一起謀劃脫貧之策,開辟致富之路。自脫貧攻堅戰開展以來,河池共有42名扶貧干部倒在一線,他們以生命奔赴使命,用熱血續寫“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拔群精神”。
“敢為人先,百折不撓”的“拔群精神”,激發了河池老區的廣大黨員干部“敢作敢為、擔當實干”的斗志。河池的工業發展相對滯后,為改變這一狀況,該市在崇山峻嶺中開辟的大任產業園區,以有色金屬、能源、建材化工、大健康、醫藥等為主導產業,被列入自治區生態環保型有色金屬產業示范基地,承載著該市工業希望。大任產業園建設以來,連年來都交出漂亮答卷,目前園區已經完成投資68億元,已經有中國500強企業和中國醫保商會藥融圈龍頭企業共27家入駐;2020年大任產業園生產經營逆勢上揚,產值31.2億元,同比增長155%;實現稅收1.23億元,同比增長430%。(廣西日報 記者 廖慶凌 卿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