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中心廣場,市城管委監察支隊執法人員正在對違停人員進行宣傳教育。記者唐健揚 攝
消防救援人員對發現的“飛線”充電行為進行剪線處理。(市消防救援支隊供圖)
交警聯合志愿者對未佩戴安全頭盔的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進行教育。記者陳靜 攝
南環路上,環衛工人正在清理落葉和榕樹籽。記者李思靜 攝
在七星農貿市場,七星區市場監管局稽查大隊隊員日常巡查超攤經營等不文明現象。記者李思靜 攝
2020年,桂林榮膺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但這并非桂林市創建文明城市的終點。
一直以來,桂林市委、市政府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兩手硬”,推動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2021年順利通過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周期首次年度測評;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成績全區第一;選樹道德模范、鄉風文明建設等工作走在全區前列。
今年以來,隨著桂林市常態長效創城工作扎實推進,職能部門走街串巷,下足“繡花功夫”,積極探索城市善治之道。
找問題、補短板、強管理、再提升。桂林,正在共建共享文明城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頭盔成標配 出行更文明
傍晚時分,繁忙大街小巷上,騎電動自行車下班的市民川流不息。在電動自行車的大軍中,一頂頂各種式樣的頭盔讓人目不暇接,不戴頭盔者已經難覓蹤跡,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的安全意識日漸提升。
從8月22日起,桂林市公安交警部門還上線了“安全教育點對點”小程序,通過這一便捷的方式對未佩戴安全頭盔的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進行教育并備案獲得不少市民的認可。
8月24日上午,不少學校開始了入學前的核酸檢測,記者發現等候的家長基本上都佩戴了頭盔,并提前預備好了一頂小頭盔。從校門里魚貫而出的孩子們找到自家的電動車后,會第一時間主動地戴上頭盔。
“戴頭盔宣傳了很多年了,我身邊的朋友基本上都成習慣了,不戴頭盔上路反而感覺有些另類,學校也一直在給我們家長宣傳,不能只有家長戴孩子不戴,大人孩子都要提高安全意識?!币晃粚W生家長告訴記者。
去年8月以來,桂林市由公安交警部門牽頭,各部門聯動通過多種形式進行騎電動自行車必須佩戴頭盔的教育引導,宣傳行動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在社區基層、行業一線等城市細枝末節,“文明出行,規范佩戴頭盔”的理念也不斷生根發芽,尤其是快遞、外賣等需要大量使用電動自行車的行業。
據統計,2021年8月1日至今,桂林市公安交警部門將針對駕乘電動自行車規范佩戴頭盔納入每日的常態化執法管理。其間,簽署承諾書、發放頭盔5萬余個,共勸導電動自行車駕乘不戴安全頭盔人員18萬余人次,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幾百場次。
“目前,電動自行車駕駛員佩戴頭盔已成為各類執法行動的必查項目,針對各個騎行群體的不同特點,我們還設立了企事業單位職工未佩戴頭盔抽查通報制等制度,一年多來,市民的頭盔佩戴率明顯上升,高峰期佩戴率在90%以上?!笔泄簿纸痪ш犗嚓P負責人介紹道。
整治“飛線” 亮出文明“天際線”
“以前我們樓道里不少人都從樓上私拉電線充電,如果有個漏電啥的好危險,現在‘飛線’充電沒了,設施安全了,住著更舒心了!”紛雜凌亂的“空中飛線”變整齊了,樓道上方墻體煥然一新,贏得群眾交口稱贊。
縱橫交錯的空中線纜,就像一張張“蜘蛛網”,既影響市容市貌,又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為了還居民一個整潔、有序、安全的生活環境,市消防救援部門聯合多部門開展了創城常態化“飛線”充電專項整治,協調相關部門負責人召開現場會議,制定整改方案,明確分工職責,重點對居民小區和居住區域架空線纜亂搭亂拉、亂牽亂掛、裸露和垂落線頭等戶外“蜘蛛網”進行集中整治。
“‘飛線’充電是小區火災隱患高發的‘導火線’,一旦造成火災事故,后果不堪設想?!痹谛惴鍏^,檢查組深入陽江苑西嶺御景小區逐棟進行排查,發現不少電動車亂停亂放、私拉“飛線”等問題。針對檢查中發現的隱患,聯合檢查組督促戶主將電動車停放到小區充電棚進行充電,大多數戶主愿意配合檢查組收回私拉亂接的充電線,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對無法聯系或拒不整改的戶主,物業部門對“飛線”實行了剪線處理并收繳充電插板。
其間,檢查組還督促社區、小區物業等完善居民樓院基礎設施,采用防火材料搭建充電棚,按標準鋪設充電樁,合理劃定電動車的集中停放和充電專區,按照“三集中”原則,規范電動車集中停放、集中管理、集中充電。
“實施‘飛線’充電專項整治行動,既是文明城市常態化工作的有效舉措,也是提升群眾幸福指數的現實需要?!笔邢乐ш犗嚓P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他們將繼續加大整治力度,為居民創造良好、安全的環境。
從細處著眼 “汗”衛城市秩序
炎炎夏日,熱浪滾滾。為了維護城市的市容市貌,市城管系統干部職工不懼烈日“烤”驗,依舊堅守工作崗位,維護城市秩序。從主次干道,到背街小巷,再到攤販易聚集的農貿市場,無論清晨還是深夜,他們奔波在城市的每個角落,力爭在常態化創城工作中交出一份滿意的城市管理答卷。
“人行道上不能停車,請將電動車推至旁邊的白線內……”在市中心廣場,市城管委監察支隊二大隊副大隊長伍逾桑正在對違停人員進行宣傳教育?!皬募毺幹?,從小處入手”,這是伍逾桑在執法時的“十字真言”。
連日來,市城管執法人員采取日常執法、錯時執法相結合等方式,全天候不間斷巡查主次干道、交通路口、背街小巷、農貿市場、學校周圍等重點區域。嚴格對標對表清理商鋪超范圍經營,車輛亂停亂放等違規行為。同時,在執法過程中,積極勸導不文明行為,不斷加強宣傳教育,著力培養經營戶和市民自律意識,按“門前三包”要求,主動參與城市治理,維護市容秩序。
常態化開展創城工作以來,市城管委不定期聯合公安、交警及相關職能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對城市重點區域市容亂象進行整治,共同推進市容市貌穩中向好。在宣傳引導上,市城管支隊組建常態化創城文明宣傳與糾治違章小分隊,定期上街宣傳文明公約和相關法律法規,糾治市容“三亂”行為。積極落實包聯機制,城管執法隊員保持與道路包聯巡查人員溝通對接,針對包聯人員發現的市容問題及時集中力量到現場治理。
今年以來,市城管部門開展“一月二主題”專項行動30余次,整治“飛線”充電行為2268次,整潔違停非機動車150余輛,清理亂扔煙頭、亂吐痰漬800余處,清理牛皮癬小廣告8970余處,收集非法小廣告號碼310余個,城市“顏值”明顯提升。
把好市場“一桿秤” 讓市民“菜籃子”拎得更舒心
一早,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又集結人馬,出發到市場稽導了。車上,該局副局長彭秀成掏出一塊砝碼說,前幾天,查到一家市場的魚販有短斤少兩的行為,依律處罰后,對市場及市場周邊商戶都加強了對誠信經營等方面的稽查和宣傳力度。
市局深入監管指導,區局加強巡檢督察。在七星農貿市場,攤位上各類商品明碼標價,市場環境比之過去整潔了不少,曾被市民詬病“臟、亂、差”的市場,發生了“質”的變化,不少市民感到如今這“菜籃子”拎得既舒心又放心。
“我們根據商品品類,把市場分成了五個區域來管理。在蔬菜區,我們積極引導商戶不要超攤經營,清理市場過道上的垃圾雜物?!逼咝菂^市場監管局稽查大隊隊員李赟一邊介紹,一邊幫攤主把超出攤位的蔥往里推。
今年以來,市市場監管局立足市場監管職能,以“一把手”工程強力推進常態化創城工作,明確任務和標準,落實責任和時限,采取多項措施,不斷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
在農貿(集貿、批發)市場監督管理方面,成立由一把手任組長,各黨組成員任副組長的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常態化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暨疫情防控農貿(集貿、批發)市場工作領導小組,對桂林市農貿(集貿、批發)市場進行常態督查,就市場內的誠信經營、食品安全(含進口冷鏈食品)、缺斤少兩、禁賣禁買、假冒偽劣、經營秩序、熟食攤點“三防三戴”(防腐防蠅防塵、戴帽子戴口罩戴手套)等內容進行督查監管,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截至目前,共計出動執法車輛167車次,出動執法人員683人次。執法人員對鹵味熟食攤提出整改意見共43攤,完成整改43攤;抽查計量器具1200余臺,責令整改3家,立案查處4起,提醒商戶按時下架臨期食品57批次,并及時通報各城區市場監管局做好督促跟進處理,全力維護市場秩序,保障群眾消費安全。
一抹“環衛橘” 扮靚城市街頭巷尾
南環路上,環衛工人彭大姐正拿著比她還高的大掃帚,麻利清掃著路面上的榕樹葉和榕樹籽。
眼下,正是小葉榕落葉季。葉子還好打掃,但若落下的榕樹籽不及時清理,行人踩過便留一地污漬。
文昌橋以西,游客常經南環路到文昌橋碼頭乘船游覽“兩江四湖”;文昌橋以東,沿濱江路就能看到市徽象鼻山。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維護好南環路與濱江路的衛生環境尤為重要。
“掃快一點,就能更干凈,我也可以多喝水休息一會?!迸泶蠼闶稚瞎Ψ虿煌?。不遠處,環衛工人用高壓水槍清洗人行道路面,清掃車也沿路往返作業。
為落實常態化創城工作開展,市、區兩級環衛部門嚴格按照全國文明城市的環境衛生質量標準要求,突出問題導向,合力實施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全面提升環境衛生質量。
在加強城市衛生管理方面,市環衛部門督促各城區開展垃圾桶問題專項整治,及時維修更換果皮箱、垃圾桶,并加強清洗力度,確保周邊干凈、無異味;各城區環衛部門加大保潔力量,增加保潔人員數量,縮短垃圾落地時長,提高垃圾收運頻次。
同時,市環衛部門還督促指導各城區將環衛專項整治與市創城辦“一月二主題”工作相結合,重點整治寵物糞便清理和亂扔煙頭、亂扔雜物及隨地吐痰問題等不文明行為,加強轄區內的巡查和保潔頻次,并加大宣傳力度,勸導市民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
截至目前,市環衛部門已開展專項督查20余次,檢查發現問題740余個;督促各城區深度清洗管護道路222條次、近709萬平方米;清除城中村、城郊接合部、背街小巷的陳年垃圾、大件垃圾和衛生死角2541處,全面提升城市人居環境衛生質量。(來源:桂林日報 記者:陳靜 李思靜 唐健揚 通訊員:覃克 王李灌興 張一帆 蘇揚峰 林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