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大力推進烈士紀念設施整修
傳承紅色基因 打造精神高地
青山埋忠骨,鮮花祭英靈。
近日,河池市東蘭縣長樂鎮及巴疇鄉舉行散葬烈士墓集中遷葬入園儀式,119名散葬烈士墓集中遷葬至相應鄉鎮的烈士陵園,進行統一管護和紀念瞻仰。
據了解,河池市目前登記在冊有名有姓的烈士有5278人,全市有革命烈士紀念設施4011處,占廣西革命烈士設施總數的39.6%。
過去因各種條件和歷史因素限制,一些零散烈士墓分布在該市各鄉鎮各山頭,疏于管護;部分紀念設施年久失修,存在碑體、護欄破損和個別傾斜等問題;一些信息不對稱,給烈士家屬開展瞻仰和管護工作帶來諸多不便。
“要充分發揮烈士紀念設施緬懷先烈,教育后人的教育陣地作用,告慰革命先烈?!焙映厥型艘圮娙耸聞站窒嚓P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市根據中央宣傳部、財政部、退役軍人事務部聯合印發《關于印發〈全國縣級以下英雄烈士紀念設施整修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要求,利用中央專項轉移支付資金2335.5萬元,由縣(區)共配套134.9萬元,按照“應遷盡遷、集中管護”的原則,對符合條件的零散烈士紀念設施(含散葬烈士墓)集中遷移或管護,逐漸形成烈士褒揚工作的河池經驗。
“政府出資修繕黃明金烈士墓,解決了我們家族幾十年來的心事,真的太感謝了?!苯衲?月底,蘭木鄉納核烈士墓園硬化一新,納核村村民、黃明金的親屬黃志強及家人們心里很感動。
巴疇鄉黨委書記韋德夫表示,6月18日,該鄉把群眾盼望已久的心事——集中遷葬60名烈士墓的巴疇鄉革命烈士紀念園建成,該鄉告別了沒有大型革命教育場所的歷史。當天,除了參加遷葬的烈士親屬,附近近百名群眾亦自發前來參加瞻仰和紀念活動。
東蘭縣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革命戰爭年代,全縣有9000多名革命志士參加紅軍、赤衛隊和地方游擊隊,有1600多人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有6300多人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解放后登記在冊的東蘭革命烈士就達2266人,居廣西各縣(市、區)之首。
在東蘭縣,到韋拔群烈士墓、革命烈士紀念碑、廣西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列寧巖等開展瞻仰紀念、接受紅色教育活動,是干部群眾在國家公祭日、清明節及相關重要節日保持的規定“動作”。
“為加強烈士紀念設施管理保護工作,全市采取對就地整修的零散烈士墓由烈士親屬和村委會代管的方式進行保護,對集中遷葬墓園建立管理制度、盡量安排管理人員進行保護?!焙映厥型艘圮娙耸聞站指本珠L王彩謀介紹,他們以“信息校核全覆蓋、規范整修全覆蓋、有效管護全覆蓋、宣傳教育全覆蓋”四個“全覆蓋”為目標,推動管護工作上新臺階。
針對個別烈士紀念設施受到損害等情況,市、縣(區)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聯合檢察院等單位,制定《關于開展河池市縣級及以下烈士紀念設施管理保護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創新開展烈士公益維權工作;審理了一批紅色資源保護檢察公益訴訟的典型案例,如金城江區保護覃通壽烈士、宜州區保護九龍巖烈士墓群、東蘭縣泗孟鄉烈士紀念設施行政公益訴訟案,以及都安瑤族自治縣保護烈士名譽、榮譽民事公益訴訟案等。
“整修英雄烈士紀念設施是一項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既是對英雄烈士的崇敬和緬懷,更是對教育后人的一份神圣責任?!焙映厥型艘圮娙耸聞站志珠L莫東方說。一個個鐫刻著紅色記憶的英雄烈士紀念設施,猶如一座座不朽的精神坐標,提醒后人不忘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來源:廣西日報 記者:劉 莉 通訊員:劉德安 楊勝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