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跡斑斑、氣味難聞的市場活禽交易區,是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難點堵點之一。根據創城標準及市場監管行業要求,市場應獨立設置活禽售賣宰殺區域或無活禽宰殺。日前,記者走訪了市內多家市場,了解常態化創城工作開展以來市場活禽管理現狀。
8月3日,記者在南站市場看到,“活禽交易區”獨立位于市場一角,干凈、明亮、無異味?!拔覀儼凑铡畠墒乙粡d’的標準,對活禽售賣進行了科學分區?;\子下都有托盤可以接住雞鴨糞便。我們還有風機保證場地通風?!蹦险臼袌鲐撠熑私榻B道。
所謂的“兩室一廳”,指的是活禽銷售三分區——前區為售賣臺,賣光雞、光鴨等,或陳列宰殺好了的禽類;后兩區分別為宰殺區和活禽展示區。所有區域均以隔斷分開。
據了解,2016年,南站市場就開始按照國家衛生城市標準改造活禽交易區。改造的重點正是將活禽行從市場內整體剝離出來,各檔口也按統一標準劃分“兩室一廳”?!案脑煨Ч浅o@著。原來活禽行雞鴨毛亂飛,也臭,現在我們甚至可以在交易區外設置長椅,給來買雞鴨的客人提供休息的地方?!痹撠撠熑苏f。
記者看到,不少中老年人買好菜,或是選好雞鴨之后,會在活禽區外的長椅上坐一會再回家。
當天,記者還到西門市場了解市場活禽管理的另一種辦法——宰殺、銷售分離型。
“我們市場由于場地有限,目前采取的是集中銷售、集中宰殺兩分區。我們除了會在每天收市時統一大掃除,還要求攤主時時保持攤位干凈?!蔽鏖T市場負責人告訴記者,市民在銷售區選購好雞、鴨、鵝后去指定宰殺點宰殺。市場宰殺點格局也是“兩室一廳”。
去年發布的《桂林市人民政府關于桂林市家禽集中屠宰工作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從2023年7月1日起,我市主城區及各縣(市)城區范圍全面取消農貿市場、商場超市、餐飲服務單位等各類經營場所活禽交易及宰殺,實行家禽產品集中屠宰、統一配送、生鮮上市。
專業人士認為,當前實現這一目標的重難點,還是大眾飲食習慣問題。
“南方人講究食材生猛,認為剛宰殺的雞新鮮,不少市民還覺得新鮮的雞血營養豐富?!辈贿^,該專業人士亦表示,如果我市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等環節能夠跟上發達城市腳步,未來市場無活禽宰殺也能被大眾所接受?!跋駥幉ǖ氖袌?,只售賣光雞光鴨,腳上都有追溯標識,掃一掃就可以知道來歷。市場也非常干凈,即便開空調也沒有異味?!保▉碓?桂林日報 記者:李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