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鄉和諧景
——奮力推進“六新河池”建設見聞之文明和諧篇
旭日初升,晨練的大爺、帶娃的老人,讓公園里熱鬧了起來;中午時分,一個個“紅馬甲”,忙碌在街頭小巷、鄉間村落;夕陽西下,城里的廣場音樂響起,村頭的操場小孩嬉戲……
無論是在宜居的城市,還是美麗的鄉村,“文明和諧”逐漸成為躍動在河池大地上的鮮明符號。
夕陽下的金城江。楊景洪/攝
“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文化軟實力更加彰顯。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明顯增強?!焙映厥械谖宕吸h代會報告描繪的,不僅有文明和諧新河池的未來圖景,更有建設文明和諧新河池的基本路徑。
7月24日,金城江區翡翠城市花園梧桐苑5棟的住戶,終于結束了每天爬樓的艱辛。當天,河池市首臺商品房既有住宅加裝電梯交付使用。該項目從取得工程規劃許可證到正式開挖基礎,再到完成電梯安裝并取得使用登記證,除去不可施工時間,僅用40天就完成了施工、交付任務。
圖為河池市首臺商品房既有住宅加裝電梯交付儀式現場。羅昌亮 攝
這是我市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真實寫照。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建設文明和諧新河池,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道必答題。
今年以來,我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加快推進兜底性、普惠性、基礎性民生項目建設,一系列民生政策舉措相繼落實,全市81.5%的財政支出投入民生領域。
——加快實施中心城區教育攻堅三年行動計劃,金城江、宜州城區計劃建設31所學校,已獲自治區一般性債券資金支持各2億元;
——完善城鄉居民醫療、養老保險制度,脫貧人口參保率達100%;落實大病保險異地報銷“一站式”直接結算,大病保險基金支付19.1億元;
——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支出6.9億元,惠及困難群眾242.6萬人次;
——舉辦“春風行動”和“就業援助月”等網絡直播以及線上線下招聘活動142場次,發布就業崗位信息20.56萬個;安置下崗失業人員等就業困難人員在公益性崗位就業2212人……
人民群眾的“飯碗”端穩了,“錢袋子”鼓了,人居環境美了,文化生活也更豐富了。
18年來,每天早上9點,金秋藝術團的成員們總會準時到河池市群眾藝術館或公園廣場進行排練,風雨無阻?!疤貏e是這幾年來,我們強烈感受到濃厚的藝術氛圍,大家對藝術的熱情越來越高漲?!彼囆g團團長周榮群感慨道。
河池市群眾藝術館專家輔導金秋藝術團排練。
群眾對藝術的熱情,離不開我市日益增強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截至目前,全市11個公共圖書館、12個文化館(群眾藝術館)、139個鄉鎮文化站、1537個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已全部實現“零門檻”開放。
河池群眾藝術館開展書畫培訓班。
同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覆蓋城鄉的群眾性主題文化活動、全民閱讀活動和送文化下基層活動等,也有效促進了文化和文藝事業繁榮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上半年,全市舉辦線上、線下群眾文化活動達471場次。
點燃盛夏的,還有創建全國、自治區文明城市的熱潮。
媒體宣傳、社會宣傳、活動宣傳,街道、社區、商場等公共場所設置的創城宣傳標語隨處可見,城市保潔、環境整治、志愿服務等活動如火如荼,市民的“幸福指數”也在不斷提升。
金城江區志愿者開展植樹造林活動。
在公益活動現場,在搶險救援一線,在街邊村里,一個又一個“紅馬甲”穿梭不停,成為紅色沃土上靚麗的風景線。截至目前,我市注冊志愿者超91.4萬人。
一城文明風,滿目和諧景。文明浸潤著河池城鄉的每一寸土地,也讓社會和諧穩定的紅利惠及更多群眾。
小河彎彎,流水潺潺,果園成片,橘香陣陣,青磚灰瓦交相掩映,各族群眾和睦相處……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思恩鎮陳雙村,壯、漢、毛南、苗、瑤、水、布依等7個民族,正在描繪著民族團結和諧幸福的美好畫卷。
“民族團結心向黨,感恩奮進奔小康?!标愲p村口的這副對聯,揭開了這個移民大村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謎底”。在黨的民族政策和富民政策的沐浴下,陳雙村以民俗文化為紐帶,深入推進基層治理,促進民族團結和諧。
陳雙村雙樂苗寨。高東風 攝
陳雙村的和諧故事,同樣發生在河池的村村屯屯。近年來,我市進一步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不斷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激發群眾崇德向善的內生動力,繪就城鄉和諧美麗畫卷。
韋拔群紀念館。潘劍 攝
河池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擁有韋拔群紀念館、廣西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等豐富的紅色資源。為此,我市以德治引領社會治理,建好“拔哥流動法庭”等紅色平臺,傳承好“服務人民”紅色基因,構建“綜治+紅色服務”社會治理模式,和諧善治可見、可觸、可感。
網格化管理是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神經末梢”。近年來,我市不斷優化網格化服務管理,建立健全網格員走訪巡查制度,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的系統化、社會化、精細化水平。
劉三姐故里。
此外,我市還充分發揮河池是劉三姐歌謠文化起源地、世界長壽之鄉的優勢,以本土山歌文化為載體,打造河池“山歌普法”品牌,大力弘揚“孝善”文化,深入開展“十大孝子”“好媳婦”等評選活動,厚植社會治理的道德根基,全社會見賢思齊、禮賢敬德蔚然成風。
眾人合力抬車救人。
譚連喬、曾馥平、唐翠玉、韋科寧、韋國東……一位又一位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廣為傳頌;金城江50多名群眾合力抬公交車救人、環江幫扶干部患病愛女2天收到50萬元善款、2名消防戰士除夕夜火場逆行營救大化被困群眾……一個又一個凡人善舉、英雄事跡家喻戶曉。
如今,榜樣力量正轉化為建設“六新河池”的生動實踐,弘揚著共筑美好生活夢想的時代新風,更凝聚起河池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的無窮力量。(來源:河池日報 融媒體首席記者:黃開均 見習記者:韋辰 實習生:潘玉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