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沐文明新風 在新時代藍天下茁壯成長
——桂林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綜述
5月30日下午,臨桂五通鎮攜手廣西建衡建設有限公司,到五通鎮保寧中心小學開展“黨娃聽黨話歡度六一 同心共筑民族團結情”慰問活動。圖為保寧中心小學慶“六一”文藝匯演。通訊員周榮華 于榮飛 攝
青少年活動中心、鄉村學校少年宮……一座座供孩子們學習和活動的場所覆蓋全市;“新時代好少年”“愛心志愿者”……在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中涌現出眾多優秀青少年,文明的聲音越來越響亮,參加志愿活動的未成年人越來越多。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事關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事關城市文明、社會和諧,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近年來,桂林市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主線,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扎實推進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穩步發展,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枝繁葉茂,讓全市未成年人共同沐浴文明新風尚,在新時代藍天下茁壯成長。
齊抓共管 為未成年人成長造“沃土”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在桂林,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愛心團體等,都以最大的力度,給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以最好的呵護。市委宣傳部作為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統籌協調部門,推動該項工作納入市委、政府年度工作報告,納入宣傳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年度總體規劃,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與此同時,我市根據工作實際,每年適時召開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相關會議,學習傳達上級文件精神,交流工作經驗,布置工作任務。市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每年聽取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專題匯報。
全市各級各相關職能部門結合工作實際,積極開展整治行動和多樣幫扶措施,為廣大未成年人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將預防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宣傳教育作為工作重點,各相關責任單位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強化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全市中小學校園及周邊社會風氣得到凈化,200米范圍內沒有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場所;未成年人保護關愛幫扶工作力度大,加強部門協作和制度保障,將孤兒、貧困、殘疾等困境兒童救助所需資金納入城鄉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事業發展資金保障體系,開展“把愛帶回家”等關愛活動,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愛特殊群體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法》進家庭、進鄉村(社區)、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進機構(單位)的法律“六進”活動,大力推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落細落實。
豐富載體 打造育德育才堅實陣地
在龍勝各族自治縣泗水小學的學生看來,鄉村學校少年宮是他們最喜歡的課外場所。少年宮依托“刺繡”“蘆笙”兩個品牌,積極邀請民間藝人、優秀教師等擔任鄉村“復興少年宮”輔導員,同時開設書法、舞蹈、音樂、體育健身等課程,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質、陶冶情操,受到了學生的熱烈歡迎。
如今,全市134個鄉鎮已實現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全覆蓋。為了進一步用好鄉村學校少年宮平臺,我市招募16支文化文藝志愿服務隊,深入全市各級鄉村學校少年宮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共200余場;連續三年組建自治區、市、縣三級心理健康志愿服務隊伍,在全市150所各級鄉村學校少年宮開展“文明實踐 呵護心靈”心理健康輔導志愿服務系列活動800余場次。在興安縣、全州縣、恭城瑤族自治縣、龍勝各族自治縣打造4個鄉村“復興少年宮”。各類農村學校少年宮充分發揮作用,極大豐富了農村未成年人課余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有效助力“雙減”政策落到實處。
良好的環境是青少年成長成才的基礎。我市進一步夯實家、校、社“三結合”教育網絡,所有社區均建有社區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覆蓋率100%。全市建成113個社區青少年活動中心、6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示范點、15個市級教育示范社區、87個“青年之家”綜合服務平臺、113所社區“四點半學?!焙图议L學校、1500多個“兒童家園”。充分發揮各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示范基地和全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設施等公共場所的社會教育功能,實施免費向未成年人開放,為全市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近年來,我市18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站),通過線上線下方式開展心理輔導1500多場次,塑造未成年人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構筑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防火墻”,讓廣大未成年人在全社會的關心關愛下健康茁壯成長。
傳承紅色基因 “扣好人生第一??圩印?
今年清明節期間,全州縣天湖小學、興安縣柘園小學利用當地的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光華鋪烈士墓、紅軍堂等紅色文化資源,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祭奠英烈、重走長征路、紅色研學之旅等系列活動,在傳承紅色基因中培養時代新人。
我市不斷創新活動內容形式和渠道載體,廣泛開展“扣好人生第一??圩印敝黝}教育實踐活動,引導未成年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用好用活紅色資源,廣泛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系列教育活動。清明期間,線上開展“童心向黨 清明祭英烈”活動;“十一”前后,開展向“國旗敬禮”網上簽名寄語活動,參與人次均在全區前列。開展《紅色傳奇》進校園系列活動,組織未成年人參觀紅色教育基地、觀看紅色影片、宣講黨史故事、演唱紅色歌曲等主題活動5078場。同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每年開展“我們的節日”“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等系列活動,舉辦“中華經典誦讀大賽”,累計20余萬學生參加;通過線上線下“演出+講座+輔導課”方式,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500余場次。充分發揮志愿服務活動的育人功能,讓志愿服務在未成年人當中蔚然成風。廣大未成年人廣泛參與校園清潔衛生、愛國衛生運動,參與學雷鋒、節約糧食、使用公勺公筷等校園文化宣傳志愿服務活動。7000余名小小志愿者到博物館、紀念館等文化場所擔任義務講解員及秩序引導員;廣大師生到敬老院、福利院慰問孤寡老人、關愛特殊兒童。
打造特色品牌 培育時代新人
全州縣城關完小的學生蔣周金林從小聽湘江戰役英雄先烈的故事長大。受長輩們的言傳身教,她用實際行動作紅色文化的弘揚者、傳承者、傳播者。經過努力訓練,她成為紀念館里的紅領巾志愿講解員,開始在周末和節假日進行志愿講解,至今已累計參加了65天講解,對眾多游客提供了服務。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求,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鍛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市通過打造“新時代好少年”典型選樹品牌,策劃開展“新時代好少年”評選,每年舉行事跡發布儀式,為未成年人樹立身邊榜樣,全市中小學校參與率100%。自2018年以來,全市共獲評全國新時代好少年1人(廣西共4人),廣西新時代好少年9人,評選桂林市新時代好少年44人。
我市還創新文明校園“六個一”創建載體,從城區、鄉鎮等層面優化創建標準,通過打造各級文明校園示范標桿,提高創建積極主動性,全市中小學校創建文明校園參與率達到100%。目前,全市共有6所全國文明校園、54所自治區文明校園、152所市級文明校園。(來源:桂林日報 記者:劉倩 通訊員:謝明艷 楊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