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成于和睦 力生于團結
金城江民族團結之花盛情綻放
走進金城江區第五小學,銅鼓、繡球、壯錦等民族傳統文化元素隨處可見。2021年12月,該校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成為河池市第一所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學?!?/p>
近年來,金城江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涵蓋不同行業、不同領域和經濟社會各個方面,培育、建設一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一幅幅民族團結情濃和諧的畫卷緩緩舒展在各族干部群眾心間。
從心出發,講好民族團結故事
不忘來時路,守護好民族英魂。2021年5月,保平鄉下洛村花京屯“旱改水”土地整治項目作業時,挖到一個頂部有槍眼的人形顱骨。金城江區人民檢察院得知后遂成立專案組,確認覃通壽烈士身份,并以磋商方式推進烈士紀念設施全面修整。當年9月,退役軍人事務部、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一批烈士紀念設施保護行政公益訴訟典型案例,“金城江區烈士遺骸保護行政公益訴訟案”成為此次發布的九大典型案例之一。
五圩鎮三境村在下河三屯設置“大榕樹課堂”,開展民族團結宣講活動,以優秀典型引導村民見賢思齊,形成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
用情創造,民族文化枝繁葉茂
近年來,該區大力推動各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創新,積極創作生產一大批內外兼美的文藝精品,開發具有民族傳統和地域特色的民間工藝項目、民間藝術和民俗表演項目,各民族文化枝繁葉茂。其中,民間文學《莫一大王》入選第六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民俗“壯族灶王節”、壯族山歌《哦吔》入選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先后建設“哦吔”“國調毪”“破網上刀山”等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
同時,加強同心文化陣地建設,完成東風社區、六甲社區、板慶村等一批同心文化廣場和同心文化長廊建設,為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創造良好的條件。
蓄足動能,促進共同繁榮進步
該區積極謀劃好少數民族事業和民族地區發展規劃,讓各族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目前,該區共有少數民族科級以上干部468人,占比84.02%。
改善少數民族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該區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持續加快實施通鄉二級公路、路面提升工程、水利等項目建設。同時,深入挖掘民族元素,投入資金8996萬元,全面完成2021年“兩高兩道”沿線鄉村風貌提升示范帶農房風貌改造1608棟。側嶺鄉拉合村六卡屯獲得“廣西民族特色村寨”命名。
依法治理,民族關系和諧穩定
該區立足實際,強化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等工作能力,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續提升。
和諧穩定的民族關系離不開鄰里守望互助。該區在金城江街道組織居民黨員成立黨支部和黨小組,推選樓棟長、街坊長、小組長,成立居民理事會。同時,積極開展民族文藝晚會、鄰里長桌宴、“三月三”山歌會等活動,促進鄰里交流,構建“互信、互愛、互助、互促、互樂、互守”的鄰里關系。
扎實推進法治鄉村建設。2021年,該區通過巡回開庭(執行)、“送法進鄉村”等方式排查化解矛盾糾紛396件,調解成功373件,調解成功率達94.19%,提供法律咨詢830人次,東江鎮里仁村獲得第八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稱號。同時,持續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全區盜竊刑事類案件立案同比下降59.1%,金城江公安分局110接處警中心獲評“全國公安機關110工作成績突出集體”。(來源:河池日報 作者:黃齊成 覃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