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明創建 -> 正文
河池:強村富民文明興
廣西日報  2022-01-24

  河池全力創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示范基地

  強村富民文明興

  2021年一產增加值預計同比增長11.3%,增幅排全區前列;蠶繭產量16.32萬噸,全區第一;肉牛肉羊產量分別為22萬頭、80萬只,產量均全區第一……跨入新年,河池各種涉農數據的喜訊不斷傳來。

  在“十四五”規劃中,河池市提出“創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示范基地”。一年多來,該市全力以赴,不斷創新舉措,示范基地建設成果豐碩,廣大農村呈現產業旺、環境美、文明興的景象,老百姓的日子一天過得比一天好。

  防返貧,“五個全”守牢底線

  “我們全家過上安穩日子了!”宜州區劉三姐鎮拉甫村脫貧戶韋世道說。韋家5口人都是殘疾人,在兜底政策的保障下,全部享受低保待遇和領取殘疾人補貼,韋世道本人也在已搬遷入住的易地扶貧安置點擔任治安管理員,每月有固定收入,一家人生活得到了穩定保障。這是河池市對特困群眾全兜底保障的一個縮影。

  “我們對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的群眾,全部兜底供養?!焙映厥忻裾志珠L韋云鋒說。為筑牢防止返貧致貧的最后一道防線,該市堅持應保盡保、兜底救助統籌銜接,精準落實綜合性保障政策,確保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鞏固脫貧成果的困難群眾全部納入兜底保障。截至2021年,全市累計救助城鄉特困供養人員22.32萬人次,發放救助資金1.63億元。

  寒冬時節,走進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南大門桑蠶專業合作社示范基地,500多畝連片桑園盡收眼底。該合作社帶動示范基地周邊農戶1800戶種植桑園5687畝,帶動蠶農年人均純收入1.27萬元。農戶與公司結成了收益鏈接關系,“有福同享”。目前,河池采取與此相同或類似“帶貧益貧”運營模式的合作社有6568家,還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7家、家庭農場8832家。它們以收益為導向,持續拓展“公司+基地+集體經濟+農戶”的運營模式,通過帶動脫貧戶參與種養、在基地就業、入股合作社等多種方式實現創收增收,形成多種利益聯結的農戶收益全鏈接機制,將個體農戶與市場深度聯結。

  “作為曾經的脫貧攻堅主戰場,振興鄉村首要任務是防止規模性返貧?!焙映厥修r業農村局局長覃家旺說。2021年以來,該市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探索出一整套針對脫貧人口的“五個全”防貧措施,即脫貧人口產業全帶動、收益全鏈接、保險全覆蓋、就業全保障、特困全兜底,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重點監測的7835戶3.23萬人已排除了返貧風險。

  興產業,夯實強村富民之基

  1月8日,在大化瑤族自治縣勝利村的旱藕粉加工廠里,12名工人在崗位上忙碌著。一輛三輪車滿載從農戶家收購來的旱藕進廠,通過傳送帶倒進機子里洗滌、粉碎、壓榨、蒸煮、出粉……

  這家2018年底投產的粉廠如今年產粉絲超5萬公斤,帶動農戶種植旱藕超1000畝,每畝收益約2000元?!昂蹬悍郛a業不僅讓群眾多了一條增收路子,每年還為村集體帶來5萬元左右的收入?!瘪v村第一書記盧釗說。這個貧困發生率曾超過90%的極度貧困村用本地資源發展特色產業,脫掉了“貧困帽”,大步往前走。

  產業旺則鄉村興、農民富。脫貧攻堅戰之后,河池市接續強力推動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持續推進核桃、桑蠶、淡水生態養殖、肉牛肉羊等特色產業。目前河池“十大百萬”特色產業覆蓋率達89.78%,覆蓋95.55%的脫貧村、18萬戶脫貧戶,已成為群眾穩定、可持續增收的主要來源。

  “特色產業不僅要做大,更要做優?!瘪彝f。特色產業上規模之后,河池市通過品牌化發展,主打長壽、綠色生態、富硒等品牌,推動產品上檔次、賣好價;通過深精加工,延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該市目前已建成特色農業示范區2197個,總數排名全區第二;獲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215個,21個農產品品牌入選廣西農業品牌目錄。

  大化引進華中農業大學新技術,在大化鎮流水村建設陸基圓形池養殖基地,將地下水抽到池里養魚,并通過水質凈化系統循環使用達標水,進行無污染養殖,同時對養魚用料、藥品和魚的健康狀況都做記錄,可查可追溯。

  高標準嚴要求獲得了回報。該基地獲得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稱號,大化大頭魚獲得地理標志品牌?!捌放拼蝽?,不愁銷路。去年我養魚銷售收入90多萬元?!痹诨貛酉?,養殖大頭魚的乙圩鄉巴追村村民韋德勇高興得合不攏嘴。

  日前,河池又有14家農產品基地上榜廣西供應深圳農產品示范基地名單,拿到了打開深圳市場的“鑰匙”。

  新舉措,合力推動農村發展

  鄉村振興歸根到底依靠人、依靠人才。河池推出村干部專職化管理,提高待遇吸引能人、高學歷人才,遴選干將、科技特派員駐村,實施把能人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能人“雙培”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構建引才留才用才體系,激發各類人才下沉鄉村干事創業。

  36歲的都安瑤族自治縣東廟鄉安寧村黨支書、村委主任韋克是個典型的例子。他原來在電業公司工作,脫貧攻堅戰打響后聽從召喚進入村干隊伍,開始創業。他發起成立的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養牛養羊,借助縣里“貸牛還?!眱灮菡?,不斷擴大養殖規模。目前,安寧村在他帶領下建成3個養牛場,全村存欄達800多頭,帶動本村和周邊380多戶養牛戶穩定增收,把一個人均耕地僅0.65畝的村帶上了致富路。

  1月11日,陽光正好,早起的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東門鎮大福村村民老謝像往常一樣,坐在村口的微公園長凳上曬太陽。他說,很高興見證了幾年前村口泥濘的道路、滿地的塑料袋等臟亂差環境被微公園和微花園替代。

  羅城推出構建縱向聯動領導體系、要素聯動保障體系、黨群聯動服務體系、產業聯網發展體系、點面聯動治理體系的振興鄉村“五建五聯”創新舉措,配套實行聯動考核、聯動評價、聯動問責?!拔褰ㄎ迓摗卑疡v村第一書記韋淏與所在村緊緊“捆綁”在一起,他引導建設的微公園、微菜園、微花園、微果園建設,為村子增加了顏值。

  像“五建五聯”這樣的創新舉措在河池市頻頻呈現。2021年以來,鳳山縣開展“干群互聯 共建家園”活動,各村本籍干部每月回鄉兩天,為村屯協調解決各種疑難問題,謀劃村屯發展,目前已有3000多名干部回鄉開展活動1.8萬多人次,協調解決道路、產業等問題5500多件次。都安開展鄉村振興“雙聯八好”活動,推動1.07萬名黨員干部下基層與5萬多戶群眾結對共建……

  有了這些創新舉措,文明之花在河池處處綻放。目前,全市綠化美化村屯1.85萬個,村莊綠化覆蓋率達47.22%,位居全區第一;36個村莊被認定為“國家森林鄉村”;136個鄉鎮獲得文明鄉鎮稱號,其中全國文明鄉鎮2個、省級文明鄉鎮24個;1586個村獲得文明村稱號,其中全國文明村8個、省級文明村50個。(來源:廣西日報 記者:廖慶凌)

相關鏈接
欧美大色视频在线成人_波多野结衣系列电影_男女性动态激烈动全过程_小说区 综合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