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明創建 -> 正文
桂林民族團結進步工作譜寫新篇章
桂林日報  2021-11-15

  桂林市民族團結進步工作譜寫新篇章

  共栽民族團結之花 共享繁榮發展碩果

  一直以來,桂林市始終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個根本方向,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及桂林時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中央及自治區民族工作會議精神,以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為總引,堅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模式,形成了亮點鮮明的桂林思路,開創了桂林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新局面。

  狠抓“三大核心”,積蓄創建的內核力量

  “這里是中國少數民族聚居區‘民族大團結’的生動體現!”“通過今天的參觀,我感受到了少數民族地區人民在物質和精神文化方面都過上了富足幸福的生活,這體現了中國在發展少數民族地區方面的偉大成就?!薄?月8日,來自老撾、馬來西亞、泰國等十國駐華大使、總領事以及其他外交人員,走進陽朔縣高田鎮喜龍村,實地考察廣西民族地區“從擺脫貧困邁向共同富裕的征程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生動實踐。

  喜龍村壯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6%,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干凈整潔的村道,富有壯鄉民族元素的棟棟小樓,錯落有致的“微花園”和“微菜園”,用漢字和壯文書寫的“民族團結手牽手,和諧發展心連心”標語,社會主義新農村新氣象舉目皆是。

  喜龍村壯族群眾的美好生活,讓駐華使節們頻頻伸出大拇指點贊,也是展示桂林市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一扇窗口。

  一直以來,桂林市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狠抓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堅持走好依法治理和諧路、突出以文化為載體促進民族交融的“三大核心”,積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內核力量。

  一是狠抓經濟高質量發展路。近三年來共向上爭取中央、自治區級、市本級少數民族發展資金12039萬元,實施項目508個,大大改善了少數民族貧困鄉村面貌。二是堅持以《民族區域自治法》、黨的民族政策為準繩,建立健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處置機制,依法保障各民族平等權益,營造和諧融洽的民族氛圍。三是始終抓住搶救、弘揚、保護、傳承中華文化這一重要載體,以文化為橋梁促進各民族交往交融交流,通過實施民族文化搶救工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民族節慶扶持工程、優秀中華文化進校園工程等四大舉措,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落到實處。

  與此同時,桂林市還積極打造創建的宣傳名片,營造濃厚宣傳輿論氛圍,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上求廣度、在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上求深度。

  據統計,今年以來,桂林市分類實施宣傳教育“全覆蓋”工程,編寫印制《桂林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指導手冊》等2萬余冊,懸掛各類宣傳標語12000多幅,在各類網上推送宣傳標語5萬多次,播放視頻近3.5萬小時,網站點擊量超過80萬次。今年4月,桂林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全民參與啟動儀式得到央視、廣西電視臺等媒體的廣泛關注。

  挖掘“五大亮點”,樹立創建的示范標桿

  “我們這里美啊,住的木樓叫‘同心樓’,寓意戶連戶、心連心。遠看近看高看矮看都十分漂亮,就連得了國內外大獎的電影《紅尖尖》都來我們這里拍呢!”臨桂區宛田瑤族鄉東宅江村村民鄧祖明談起自己的家鄉自豪不已。

  宛田瑤族鄉東宅江村55座民居均為瑤族傳統吊腳木樓,因獨特的建筑工藝,精美的建筑細節,具有典型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近年來,東宅江村通過“紅色引領+綠色發展”的培育模式,在傳統古村落和傳統民族文化保護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資源,對接當地文旅產業發展,打造集生態、休閑、養生為一體的旅游景點,村民人均年收入達2萬元以上,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并精準銜接鄉村振興戰略,被全國各大媒體平臺多次報道,成為遠近聞名的瑤族村。

  依托綠水青山優勢,大力發展生態休閑觀光和民俗文化旅游,讓民族團結與鄉村振興共同進步、互相促進,讓發展的成果更多惠及各族群眾。宛田瑤族鄉展示了桂林市共栽民族團結之花、共享繁榮發展碩果的工作成績,成為桂林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亮點之一。

  近年來,桂林市通過挖掘“五大亮點”,樹立創建的示范標桿。

  打造一批示范亮點抓創建。按照創建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鄉鎮(街道)、進社區(村)、進連隊、進宗教場所、進景區、進新社會組織、進服務窗口“十進”模式,每一進都打造一個以上創建樣板,為全市創建做好引領示范,使每個行業創建有樣可學。

  總結一批經驗成果抓創建。對各縣區各部門創建工作的經驗成果進行全面梳理匯總,編成創建簡報或創建指南,設立專室進行展示,供單位部門參觀學習和借鑒。

  建設一批主題場所抓創建。為增加創建工作的社會知曉度,在人流集中、便于組織活動的重要場所如公園、集鎮廣場、主要街道、主要居民活動點,在全市打造了第一批90個同心文化廣場。

  結合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把景區景點的環境建設、文化活動、對外宣傳、導游解說四個方面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有機結合,開創了桂林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新境界。該創新經驗得到了國家民委的高度認可。

  點面結合,多管齊下抓創建。通過推動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強化城市民族工作促創建;通過藝術手段的加工編排,以極具桂林特色的彩調、民歌、說唱等膾炙人口、接地氣的方式講好民族團結故事促創建;對全市17個縣(市、區)和95個市直單位開展了創建工作專項督查,增強了各有關單位對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重要性的認識。

  這些示范標桿的打造,有效引領著桂林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縱深開展。據統計,截至目前,桂林市已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1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6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15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榮譽稱號26人,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28個。2021年7月1日,桂林市2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作為少數民族代表參加全國少數民族參訪團,出席了建黨100周年慶祝大會,并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來源:桂林日報 記者:孫敏)

相關鏈接
欧美大色视频在线成人_波多野结衣系列电影_男女性动态激烈动全过程_小说区 综合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