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民政局發揮牽頭作用,夯實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基層基礎,截至目前已建設13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形成良好的示范引導效應。
北海市探索形成“1+6”站點建設模式,即依托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納入更多行動主體和資源要素,在全市范圍內形成社區、社會工作者、社會組織等“六社”聯動機制,打造政府、社會、家庭等“保護傘”,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
今年5月以來,北海市、縣(區)相繼成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健全市、縣、鄉、村(社區)四級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機制。該市制定有活動場地、有經費保障、有工作隊伍等“六有”標準,推進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建設。
北海市、縣(區)民政局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建設經費納入部門預算,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入專業社會工作機構承接日常運作并提供服務。同時,該市強化部門聯動和社會參與,逐步組建一支包括“市級未保負責人+縣(區)未保專干+鄉鎮兒童督導員+村(居)兒童主任+專業社工+社會力量”的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隊伍。
北海市民政局把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等關愛保護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關愛保護模式,開展心理疏導、行為矯正、政策咨詢等專業服務,有效解決兒童監護、戶籍、輟學、經濟等難題。目前,該市共摸排農村留守兒童3276人、困境兒童4931人,將其中216名孤兒和651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生活保障范圍。(來源:廣西日報 記者:覃鴻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