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王勇到學校開展交通安全知識宣傳活動,為孩子們示范正確佩戴安全頭盔。記者陳靜 攝
施家園社區工作人員正在清除雜草。見習記者李思靜 攝
榕湖社區網格員勸告居民不要飛線充電。見習記者李思靜 攝
用高壓水槍清洗路面和垃圾箱是環衛人員陳光勇每天的工作。記者陳靜 攝
濱江路上,李艷玲仔細地檢查清掃著每一個角落。記者蔣璇 攝
創城中,他們一直在堅守
在這座城市里,有這么一群人,他們迎著清晨的第一縷霞光出發,用汗水擦亮城市的“臉面”;他們頭頂烈日穿梭于車水馬龍中,全力保障每一條道路的通暢;他們每天走街串巷,用“繡花功夫”編織城市的“美麗衣裳”……當下,隨著我市創城工作的不斷深入開展,城管、交警、環衛等職能部門工作人員承擔著相對繁重的任務,面對創城工作的重點難點,他們迎難而上,用日復一日的堅守,換來了城市面貌越來越美的“蛻變”。
車水馬龍中,他們守護道路文明
“請退回線后,現在人行通道是紅燈,等亮綠燈時再通行?!薄膀T行電動車請佩戴頭盔?!痹谟^音閣路口,疊彩交警大隊蘆笛中隊副中隊長王勇在早高峰的一個半小時里,一直忙個不停,沒來得及喝一口水。
“曬黑了,曬脫皮,已經是大家的常態?!蓖跤滦χf,現在,城區主干道上闖紅燈的少了,戴頭盔的多了,機動車主動讓行的多了,早晚車流量高峰期機動車也都能自覺排隊……這些交通秩序變化,作為交警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再苦再累也值了。
王勇只是我市1000多名交警的一個代表。創城常態化工作推進以來,全市交警全警投入到路面一線嚴管工作中,確保全市各個主要路口、主次干道以及中小學幼兒園周邊均部署警力開展集中勸導教育、全覆蓋巡查整治,攔停勸導教育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不戴頭盔的行為,查處機動車違停行為,還組織2000余名機動車駕校學員上到路面開展文明交通志愿勸導活動,全面營造了文明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秩序環境。
街頭巷尾,他們維護城市秩序
檢查超門檻經營、門前三包、非機動車亂停放、路面空調滴水……城管隊員王凱每天的工作很瑣碎,但他從未抱怨?!敖衲晔俏覐氖逻@份工作的第6個年頭了?!蓖鮿P坦言,原來不被理解,現在獲得了越來越多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推進創城工作以來,市城管部門對市容市貌進行大整治,做到空間上無死角,時間上無空檔,落實城市主干道嚴禁、次干道嚴控、背街小巷規范的要求。市城管支隊堅持破難點、通堵點、找重點,持續治理亂搭亂蓋、亂停亂放、亂張亂貼、亂擺亂賣,整治違法建設和戶外廣告,力求市容時時干凈整潔,城市環境處處方便和諧。
早出晚歸,他們用汗水擦亮城市的“臉面”
初見環衛人員陳光勇,他正忙著在路邊用高壓水槍清洗垃圾箱和油污路面。從事環衛工作20多年的陳光勇見證了我市環衛工作的發展變化。從最初的全人工作業到后來的改裝三輪車再到如今的高壓清洗車,清潔設備的更新換代也讓城市路面變得更干凈整潔。
記者從市環境衛生管理處了解到,從9月19日以來,我市42條主次干道采取“人機結合”清掃方式,以機械配合人工作業對路面上的衛生死角、油污嚴重的垃圾桶和表示不清晰的標志標線進行了整體清潔。同時,對城區重點路段加強道路煙頭、綠化帶內垃圾雜物、雨水箅內垃圾雜物等的清除及公廁指示牌、公廁保潔管理、道路污染恢復等清潔工作,確保垃圾及時清理,地面整潔有序。(來源:桂林日報 記者:陳靜)
創城是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的事
十八載“創城”一朝夢圓,越來越多的桂林人感覺到,創城改變了這座城市,改變了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多的桂林人意識到,創城不是政府的事,不是其他人的事,而是每一個人自己的事。
9月24日早上6點,家住七星區施家園路一居民小區的李艷玲就拿著清掃工具出門了。她仔細打掃著樓道和小區的地面,動作十分麻利??吹洁従臃胖迷诩议T外的生活垃圾,她也幫忙帶走扔掉。忙了一個小時后,她才趕回家給患病的丈夫做早飯。
這樣的一幕,李艷玲的鄰居們再熟悉不過了,因為她已經堅持7年了。忙完家中的事后,當天下午3點,她又走上街頭當起“巡視員”。濱江路上,李艷玲仔細地檢查清掃著路面的每一個角落,遇到有亂扔垃圾的市民,她也會上前勸阻。
作為一名資深的創城志愿者,李艷玲覺得,相比往年,今年創城工作難度明顯小了許多,路面更干凈,墻上的“牛皮癬”少了,樓道變得更加整潔,而這一切的改變都是源于這幾年來創城成果的積淀。
“創建文明城,我們不僅是受益者,更應該是參與者,能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感到非常驕傲?!北M管每天又累又曬,但是李艷玲覺得“十分值得”。
事實上,像李艷玲這樣的志愿者還有很多,他們都用各自的方式加入到創城的隊伍中來,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蔣賢杰是一名律師,今年剛剛被選為秀峰區的人大代表。他告訴記者,市民騎乘電動自行車出行必須戴頭盔是我市今年創城工作中主抓的一項重點工作。
“有些車主被交警攔下勸誡教育后,如果沒辦法及時買到頭盔,那么違規行為就仍會繼續?!笔Y賢杰說。為此,9月20日,他和律所的同事們自掏腰包購置了60個頭盔,送到解東社區,委托社區工作人員與轄區內的交警將頭盔贈送給有需要的車主?!翱吹杰囍髀爮慕痪蛣駥T的文明指引,拿到頭盔后立即戴上,我們感到特別高興?!?/p>
另一方面,近期以來,蔣賢杰還與同事們連續開展了6場送法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的普法活動,并在當中向市民和學生宣傳創城工作,讓創城更加深入人心。
在創城隊伍中,還有不少小學生的身影。
9月21日,是中秋佳節,中華小學三年級學生車雨霏主動放棄假期,跟著身為社區工作人員的父母一起來到解東社區開展創城志愿服務活動。一天下來,車雨霏深深體會到創城工作的不易。從那天后,她每晚都會跟妹妹一起為父母捶背捶腿,幫他們按摩放松?!鞍职謰寢尯苄量?,我們為他們按摩解乏也是支持創城?!保▉碓矗汗鹆秩請?記者:蔣璇)
創城常態化 小區很重要
用社區工作人員的話來說,小區的創城工作基本上是解決充電線、香煙頭、亂擺放的自行車等小問題,雞毛蒜皮、雜七雜八,沒有什么大動作,卻與居民的居住環境、幸福指數緊密相連,就像是一部充實的寫真生活劇,平凡也動人。
破解“疑難雜癥” 筑建幸福社區
七星區七星街道施家園社區內有部分老小區無物業管理,這就意味著一些樓道死角環境衛生維護不到位。居民們反映,一些樓道墻角堆放著雜物,不僅影響出行,也滋生了大量蚊蠅。聽了居民們的心聲,社區的工作人員找到雜物的主人,一遍遍做思想工作,提出幫他們清理雜物。一番“斷舍離”下來,走道寬敞了,樓道整潔了。
另有一些居民反映,小區的停車位長滿了雜草。社區立刻聯系物業公司對綠化草木進行修整,清理雜草,并對居民用泡沫箱、塑料瓶等種養的綠植進行了規整和清理??粗鵁ㄈ灰恍碌男^,居民們紛紛點贊。社區相關負責人說,社區正在積極引導無物管小區成立業委會,希望通過統一管理,進一步提升居民們的生活質量。
剪斷惱人電線 還居民一片藍天
“我以為我一輩子都見不到了,政府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看著天井上那一方藍天再無電線遮擋,困擾何阿姨近20年的線纜問題終于可以解決了。
信義路有一排建成于上世紀90年代末的居民樓,由于設施老舊無法滿足現代用電需求,居民們又圖方便,添一件電器就拉一條線。象山區象山街道西城社區黨委書記羅金花向記者展示了整治前的照片,雜亂如蛛網一般的電線拉滿了樓道,遮蔽了天井,說是“定時炸彈”也不為過。
聽到社區開始整治這些亂拉的電線,何阿姨主動當起了聯絡員,不僅勸說大伙配合整治,還跑上跑下確認每家的電表電線。線纜整治的負責人唐先生告訴記者,一剪開線桶,饒是經驗豐富的工人,也被那些燒焦老化的線頭嚇住了。在施工現場,住戶馮阿姨豎起了大拇指:“樓里跳閘斷電是常事,平時看著裸露的電線也擔心安全。以后大家都放心了,社區真是做了件好事?!?/p>
居民單位反哺社區 共推創城常態化
記者沿建干路走訪時,看到幾位阿姨拿著掃帚在街上巡視,原來她們是由退休黨員居民組成的志愿服務隊,從去年疫情時期的值守到如今的常態化創城工作,都能見到她們活躍在一線的身影。志愿者潘阿姨說,社區為居民辦了很多實事,他們的工作很辛苦,自己身體還不錯,就想幫社區做點事情。七星區東江街道六合社區黨委書記周竹慧介紹,社區轄區內有多所學校和餐飲商鋪,平日多虧了志愿者們的積極參與,社區的整體環境一直保持干凈整潔。
在秀峰區秀峰街道榕湖社區,市區兩級包聯單位桂林日報社、秀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秀峰區科技局的包聯人員同社區工作人員、城管隊員一起化身網格員,巡守社區的各個角落。榕湖社區副主任陳麗紅告訴記者,社區內多為無物業管理小區,因為缺少統一規劃,飛線充電成了“屢教難改”的大問題?,F階段,網格員們及時找到車主并勸導他們不要飛線充電,同時社區也計劃申請一批電單車充電樁,為社區居民提供安全的充電服務。(來源:桂林日報 見習記者:李思靜 記者: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