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陽神農稻博園超級稻核心示范區水稻已經成熟。
夏末時節,廣西灌陽超級稻進入收割期。灌陽縣黃關鎮聯德村神農稻博園水稻核心示范區基地里,連片的超級稻一片金黃,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風下低垂著頭,水稻收割機在稻田里來回穿梭,“吞吐”著金燦燦的稻穗。
藍天白云下的稻田,豐收在即。
據了解,神農稻博園水稻核心示范區基地總面積約3000畝,是袁隆平團隊超級稻技術推廣試驗田,基地通過采用“超級稻+再生稻”種植模式,連續多年創廣西水稻單產第一。
收割機正在進行水稻收割作業。
水稻種植戶正在給剛脫粒的水稻打包。
水稻種植戶正在把新收的水稻運回家里。
描繪在村莊房屋上的袁隆平肖像。
近年來,灌陽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灌陽連續12年作為袁隆平院士超級稻高產攻關基地,通過持續深化與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合作,發揮袁隆平超級稻永久科研試驗站科技支撐作用,以神農稻博園水稻核心示范區基地為依托,推進“稻+稻+肥”“稻+魚”“稻+菜”“稻+甲魚”“稻+鴨”等高效生態種養模式,推進糧食持續穩定增產,提高種糧效益。 (灌陽縣融媒體中心 鄧潔 羅融檢 汪家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