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污補水,修復生態” 廣西南寧市推進沙江河流域綜合治理成效顯——
從黑臭水體到生態景觀帶的蛻變
河畔棧道流清水、河岸鮮花融錦帶……初夏時節的廣西南寧市興寧的沙江河畔,宛如一幅水岸相融、綠色生態的城市景觀畫卷。
從曾經眾人嫌惡的重度黑臭水體,到如今受歡迎的生態景觀帶,沙江河實現華麗轉身。
經過治理的沙江河沿岸,已經成為了生態景觀帶。人民網記者 嚴立政攝
廣西南寧市以城市主城區有18條城市內河,江南有8條,江北有10條。沙江河是18條內河之一的竹排江上游右支流,與那考河以Y字形流入竹排江,并最終匯入南寧的母親河——邕江。多年來,沙江河兩岸缺乏污水收集管網,生產及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水體受到污染。加上施工棄土侵占河道,致使河流行洪不暢。
為了解決黑臭水體環境問題,南寧市政府緊緊圍繞國務院“水十條”,提出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目標要求。2017年9月,作為南寧市沙江河流域綜合整治PPP項目承建方的北京排水集團以那考河為樣板,開始對沙江河進行治理。
借鑒那考河治理的成功經驗,沙江河流域綜合整治PPP項目于2017年動工,按照全流域治理和海綿城市建設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治理。項目以“控源截污、內源治理、活水循環、清水補給、水質凈化、生態修復”為主線,繼承了那考河項目總結下來的經驗,統籌岸上岸下、上游下游,開展全流域全要素系統治理,以更科學、更生態、更經濟、更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來進行整治,實現“一條龍”治水。
“在建設的過程中,我們把生態系統的構建作為水環境治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水利、行洪等功能需求,因地制宜設置生態堰,為各種水生動植物的生存提供適宜的環境,構建‘清水綠岸、循環暢通、生態健康、人水和諧’的濱水生態環境?!睋本┡潘瘓F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有效破解傳統地面廠臭氣、噪聲的鄰避效應和選址建設難題,降低噪聲、臭氣等對百姓生活的影響,沙江河項目選擇了環境友好型的地埋式建設方案,使污水處理設施上部空間成為生態綠地,增添城市景觀亮點。
沙江河再生水廠。人民網記者 嚴立政攝
位于沙江河水廠樓房上的景觀公園。人民網記者 嚴立政攝
運營過程中,建設者們不斷打造系統化、精細化、智慧化的“廠網河一體”運營管理體系,對雨水、污水、再生水、河道、合流制溢流污染及初期雨水控制進行綜合調控管理,強化高效、精確的廠網河運營調控控制,進一步減少降雨對沙江河運行的影響。
2018年10月,沙江河整治完成,變成了“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濱河景觀,走在沙江河畔,兩岸的景觀極具野趣,讓人感受變化最大的是水質,原本烏黑腥臭的水體變成了汩汩清流。
據悉,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后,廣西南寧市積極探索建立完善法治化、理論化河湖管控新模式,深入推進水環境治理長效機制建設,先后公布實施了《南寧市大王灘國家濕地公園保護條例》《南寧市水土保持若干規定》《南寧市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推動了全市河湖水環境管理保護法治化進程。目前《邕江兩岸濱水區域管理條例》也已進入征求意見修改完善階段。該條例施行后將對南寧市母親河邕江長遠的管護及其兩岸的開發利用與規劃發揮重大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2015年《環境保護法》修訂實施以來,南寧市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睋蠈幨猩鷳B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黃衍全介紹,環境空氣質量穩定達標,2021年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7%、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22位,在省會城市排名第6位,“南寧藍”成為首府南寧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全市主要流域水質優良率(達到或好于III類)連續6年達到100%,地表水水質排名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排名前30,實現“Ⅱ類水入境、Ⅱ類水出境”;2020年至2021年,全市農用地安全利用任務完成率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連續兩年實現“雙100%”。2016年,榮獲全國首批“國家生態園林城市”,2017—2019年,連續3年榮獲“美麗山水城市”榮譽稱號,也是全國唯一一個連續三年獲得此殊榮的城市。(記者吳明江、嚴立政)
責任編輯:楊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