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書介紹,村民將自家的地讓出來作為公共道路。記者周文瓊 攝
新農村建好了,如何來管理、維護?這是大多數農村在基礎得到改善后出現的新問題。羅錦鎮白童巖屯是全國村級“鄉村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在鄉村治理中一直走在前沿。2022年,白童巖屯在鄉村治理中又出“新招”,通過構建“五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用“一組三會”村民民主協商自治模式,有效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步伐,發揮著示范帶動作用。
白童巖屯位于羅錦鎮東南部,毗鄰永福金鐘山景區,交通便利。走進白童巖屯,村容村貌會讓人忍不住贊嘆。村間道路全部鋪了瀝青,干凈整潔看不到一點垃圾,一棟棟小洋房錯落有致,保存下來的老房子和新的洋房形成鮮明對比,形成別樣的景致。讓人意外的是村里的小溪還修建了棧道,山邊的小路鋪了塑膠跑道?!拔覀兇謇锞陀行蓍e步道、生態停車場、棧道等,漂亮得就像一個公園?!贝逯跣“沧院赖卣f。
據了解,白童巖屯54戶218人。村民多以傳統的水稻和水果種植為主。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白童巖獲得各級財政資金用于鄉村建設超過千萬元。對于一個屯而言這樣的財政支持并不多見。而白童巖屯之所以能獲得這些好的政策,正是因為村里鄉風文明。
據村支書介紹,村子里過去的道路都比較狹小,村民主動讓出自己家的地用于擴寬村里的道路建設?!澳憧纯催@里原來是村民家的沼氣池,現在讓出來成了路?!彼麕е浾咴诖謇镞呑哌吔榻B,有的人家看到別人家建新房的時候主動讓地出來,鄰居也跟著讓。村里做景觀展示的地方也是村民讓出自家地來建成的。村民讓地用于公共建設超過40畝。他說,正是因為村里鄉風文明,村民總是積極支持村里的各項工作。
鄉村建設好了,管理還要跟上。白童巖屯探索“一組三會”的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治理模式取得了實效。村里的黨員成立不同的小組,重大事務決策由黨小組牽頭提議、戶代表會協商議決、理事會執行落實、監事會跟進監督,通過實行“四會”模式實現村民議事平臺化。圍繞基層黨建、產業發展、村莊建設、文明新風、矛盾調解、服務生產生活開展服務群眾工作,小到家長里短,大到村屯發展,形成了“村黨(總)支部領導、村民委員會指導、村民理事會搭臺、黨員積極帶頭、村民廣泛參與”的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鄉村格局。有了這樣的模式后,村里的綠化帶修建有了著落,哪家哪戶遇到困難有了說處,真正做到了村里無大事、有事不出村?,F在村里還組織幾名黨員到廣東引進了電子產品的加工生產線,下一步還計劃以村集體經濟的形式來入股……
羅錦鎮相關負責人表示,白童巖屯在探索鄉村文明建設過程中,融合“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思維,激發群眾參與鄉村文明的內生動力,讓群眾在參與移風易俗中有榮譽感、成就感、獲得感,引導鄉親們將不服輸、愛面子的心理轉變為投身文明公益事業的熱情,這樣的文明鄉風正逐漸在整個鄉鎮中輻射開來。(來源:桂林日報 記者:周文瓊 通訊員:劉玉婷)